径路草萋萋,归人咫尺迷。
水声闻犬吠,月色见鸡栖。
露下沾衣湿,星垂挂树低。
今宵有风雨,多在杜陵西。
径路草萋萋,归人咫尺迷。
水声闻犬吠,月色见鸡栖。
露下沾衣湿,星垂挂树低。
今宵有风雨,多在杜陵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从溪边归家所见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首句“径路草萋萋”以草木茂盛的景象开篇,暗示了归途的幽静与自然的生机。接着,“归人咫尺迷”一句,既表达了归家心切,又巧妙地描绘出人在接近家门时却因四周景物相似而稍感迷茫的情境,增添了几分温馨与亲切。
“水声闻犬吠,月色见鸡栖”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夜晚归家途中特有的声音与光影,犬吠声与潺潺流水交织,月光下的鸡舍显得格外宁静,营造了一种安详而略带乡野情趣的氛围。
“露下沾衣湿,星垂挂树低”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凉与静谧,露珠轻落,沾湿了行人的衣裳,星星仿佛低垂于枝头,与地面形成一种奇妙的互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最后,“今宵有风雨,多在杜陵西”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为读者留下了一丝悬念和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某种忧虑或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昔闻巫山高,今见巫山来。
巫山高兮高莫比,金削面面芙蓉开。
峡中可望不可即,万变云烟自朝夕。
十二奇峰天造成,我欲从之无羽翼。
见此名山真大观,且留双眼恣盘桓。
闻猿不下思乡泪,见月徒伤去国魂。
谁诬此山下神女,为雨为云总虚语。
我为山灵一洗羞,更荐江蘋酹芳醑。
十年湖海望君门,露冕行春雨后村。
五道旬宣惭政拙,一方黎庶喜生繁。
丝纶密地需君手,今古闲愁黯客魂。
此日市沽须尽醉,肯将得失向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