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
《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五言律诗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0)
注释
积阴:长时间的阴天。
大雪:指下起了大雪。
霏霏:雪花纷飞的样子。
玉管:玉制的笛子,这里泛指笛子。
寒夜:寒冷的夜晚。
披书:打开书本阅读。
绛帷:深红色的帷幕,这里可能指代书房或学府。
黄钟:古代十二律中六律之一,常用来代表音乐或时间更替。
随气改: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鴳鸟:一种小鸟,古人认为它不耐寒,冬季不鸣。
不鸣时:指进入冬天,鸟儿停止了鸣叫。
何限:多少,无尽的。
苍生:百姓,众生。
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
暮晖:傍晚的阳光,引申为时光将尽。
翻译
长期的阴天累积成了大雪,四处望去纷飞缭绕。
寒冷的夜晚玉笛声声,拂晓时分书卷伴着红色帷帐。
随着节气变换黄钟之音,鴳鸟在这样的时候不再啼鸣。
无数的众生啊,都依恋不舍地望着傍晚的余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图画。"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表达了连续的阴雨转变为厚重的大雪,每一个角落都被雪花覆盖,给人一种纷乱而又柔和的感觉。"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则描写诗人在严寒的夜晚中吹奏着玉制的笛子,同时推开了带有丝绒边缘的窗帘,展望着外面白雪皑皑的世界。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突出了室内温暖而安静,与户外冷清而宽广的景象。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这两句诗表达了自然界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情形。黄钟原本是乐器中的一个音阶,但在这里却被用来比喻时间和气候的转换;而“鴳鸟”是一种不常见的鸟名,它们在特定时期停止鸣叫,这里象征着自然界中生命活力与否的指标。

最后两句"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光阴易逝的感慨。"何限"是问句,用来强调对生命无限的珍视;而“苍生类”指的是所有生物,“依依”形容它们对于夕阳余晖的依恋之情,彰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和光阴关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充满哲理的冬日雪景画卷。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抱朴子口诀

朱砂水银入华池,收得黄芽人不知。

本是仙人留口诀,世上喧喧乱言说。

七十年中付一人,分付还须有仙骨。

一一事须手眼传,采取只在片时间。

河车覆在丹田里,制伏只在黄芽边。

(0)

述志阶诗·其二

丈夫怀慷慨,胆上涌波奔。

只将三尺剑,决构一朱门。

(0)

赠物阶诗·其二

合瞑刺缝罢,守啼方达曙。

带长垂两巾,代人交手处。

(0)

道藏元君诗

披云泛灵舆,倏忽适下土。

崆峒灭玄云,至感不容冶。

(0)

十劝·其三

劝君三,人身难得大须惭。

昼夜六时常念佛,勤修三宝向伽蓝。

(0)

里语

当时妇弃夫,今日夫弃妇。

若不逞丹青,空房应独守。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