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温波泳不凉,个中拨刺个分秧。
问谁盐酱能调剂,此是大烹般若汤。
四季温波泳不凉,个中拨刺个分秧。
问谁盐酱能调剂,此是大烹般若汤。
这首诗描绘了在汤泉行宫游玩时对游鱼的观察与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诗人以“四季温波泳不凉”开篇,巧妙地将四季的更迭与水温的恒定联系起来,暗示了汤泉的神奇之处。接着,“个中拨刺个分秧”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景,仿佛它们在水中自由穿梭,如同分秧一般,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问谁盐酱能调剂,此是大烹般若汤。”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游鱼置于一个更加广阔的哲学背景之下。他提出的问题“谁能够调和盐酱”,实际上是在探讨如何平衡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使之和谐共存。而“此是大烹般若汤”则暗示了通过智慧(般若)的调和,可以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状态,如同精心烹饪的一道佳肴,既美味又充满深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反思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野亭话别,恨露草芊绵,晓风酸楚。怨丝恨缕。
正杨花碎玉,满城雪舞。耿耿无言,暗洒阑干泪雨。
片帆去。纵百种避愁,愁早知处。离思都几许。
但渐惯征尘,斗迷归路。乱山似俎。
更重江浪淼,易沈书素。瞪目销魂,自觉孤吟调苦。
小留伫。隔前村、数声箫鼓。
海棠初雨后。似露粉妆成,肉红团就。
太真帐里,春眠醒、缓蹙楼前宫漏。
潮生酒晕,独自倚、阑干时候。
吹鬓影、斜立东风,馀寒半侵罗袖。
骊山宫殿无人,想笑问君王,艳容如否。万花竞斗。
难比并、丽美巧匀丰瘦。闺房挺秀。
□一顾、丹铅低首。应对、羯鼓声中,清歌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