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峤宗风仰正声,林高诗派溯前明。
体裁唐宋谁门户,才调机云本弟兄。
千里奚囊题咏富,十年郎署炼研成。
曾从仙岭餐霞出,怪得吟怀似水清。
闽峤宗风仰正声,林高诗派溯前明。
体裁唐宋谁门户,才调机云本弟兄。
千里奚囊题咏富,十年郎署炼研成。
曾从仙岭餐霞出,怪得吟怀似水清。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的《和章方报方伯,复有赠诗,依韵奉酬(其二)》。诗中以“闽峤宗风仰正声”开篇,表达了对对方诗歌风格的高度赞赏与敬仰之情。接着,“林高诗派溯前明”一句,既赞美了对方的诗歌成就,又暗示了其在诗坛的地位如同林木之高,追溯至明代,可见其深厚的历史积淀。
“体裁唐宋谁门户,才调机云本弟兄”两句,巧妙地将对方的诗歌风格与唐代和宋代的文学传统相联系,同时以“机云”比喻对方的才华,形象地说明了其作品既有唐宋之风,又独具一格,如同兄弟般默契和谐。
“千里奚囊题咏富,十年郎署炼研成”描绘了对方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千里奚囊”和“十年郎署”的典故,生动地展现了其在诗歌创作上的勤奋与积累。
最后,“曾从仙岭餐霞出,怪得吟怀似水清”两句,不仅表达了对对方诗歌境界的赞美,更寓意深远,仿佛是从仙境中汲取灵感,使得其诗歌如同清澈的流水,纯净而深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对方诗歌艺术的赞美与回应,不仅展示了刘绎对古典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与对方之间深厚的艺术交流与情感共鸣。
寒食少天色,花柳各春风。
身闲胜日,都在花影酒垆中。
秀野碧城西畔,独有斗南温软,雪阵暖轻红。
欲办酬春句,谁唤好情?
。
世间物,无一点,似情浓。
心期偶得,一念千动莫形容。
好在轻烟暮雨,只有西厢红树,曾见月朦胧。
醉眼尽空碧,风袖障归鸿。
既而过之,未尝不弥日忘归。
至於一邱一壑,心通神解,殆不容声。
自是朝夕与之期,邻里与之游者,盖十有二年。
己未五月,复别於燕之传舍。
及其得官汴梁,仆已去彼,怅然之情,日日往来乎心也西山六街碧,尝忆酒旗秋。
神交一笑千载,冰玉洗双眸。
自尔一觞一咏,领略人间奇胜,无此会心流。
小驿高槐晚,绿酒照离忧。
木犀开,玉溪冷,与谁游。
酒前豪气千丈,不减昔时不。
谁识昂藏野鹤,肯受华轩羁缚,清唳白苹洲。
会趁梅横月,同典锦宫裘。
飞雪没马,转沙场叠鼓,三年寒食。
闻道西州春漫漫,晓玉天香欹侧。
华屋金盘,哀弦清瑟,一曲春风坼。
酒乡堪老,紫云莫笑狂客。
我本方外闲身,西山爽气,未信兵尘逼。
拄杖敲门寻水竹,不问禅坊幽宅。
醉墨乌丝,新声翠袖,不可无吾一。
殷勤红扑,好留姚魏颜色。
碧轩清胜,俗物无由到。
沧江半壁山传照。
几窗黄菊媚,天北重阳早。
金靥小。
秋光秀色明霜晓。
手捻清香笑。
今古闲身少。
放醉眼,看云表。
渊明千载意,松偃斜川道。
谁会得,一樽唤取溪山老。
梅风味颇已动,感念节物,无以为怀,於是招二三会心者,载酒小集於禅坊。
而乐府有清音人雅善歌雨中花,坐客请赋此曲,以侑一觞。
情之所钟,故不能已,以卒章记重游退闲之乐,庶以自宽云忆昔东山,王谢感概,离情多在中年。
正赖哀弦清唱,陶写馀欢。
两晋名流谁有,半生老眼常寒。
梦回故国,酒前风味,一笑都还。
湖光玉骨,水秀山明,唤人妙思无边。
吾老矣、不堪冰雪,换此萧闲。
传语明年晓月,梅梢莫转银盘。
后期好在,黄柑紫蟹,劝我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