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山庄原有鹤,剪翎何必槛中留。
遂生性复刍粮省,一举端知两得收。
原是山庄原有鹤,剪翎何必槛中留。
遂生性复刍粮省,一举端知两得收。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闻鹤鸣三首》中的第三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首句“原是山庄原有鹤”,描绘了鹤在自然环境中的自在生活,它们原本就属于山林,自由飞翔于天地之间。次句“剪翎何必槛中留”,表达了诗人对于束缚与自由的思考。鹤本应翱翔于广阔的天空,为何要被限制在笼子里?这句诗暗示了对人为约束的不满,以及对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的向往。
接下来,“遂生性复刍粮省”,意味着鹤在回归自然后,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这里的“生性”指的是鹤的天性,回归自然后,它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符合自身的本性,无需过多的物质追求,只需简单的食物和水源即可满足。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推崇,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心灵的自由与满足。
最后一句“一举端知两得收”,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鹤的一举一动,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也寓意着人与自然、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平衡。通过这一句话,诗人传达出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在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与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鹤的自由生活与回归自然后的简单快乐,表达了对自由、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