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师上滩时,面作石蟠样。
及其进尺寸,乃在一偃仰。
神禹不到地,狂流终播荡。
逆顺本天力,人谋不相让。
苦战排三军,势压票姚将。
身在乱石中,倾覆堪指掌。
谁云何天衢,鼠径断还往。
篙师上滩时,面作石蟠样。
及其进尺寸,乃在一偃仰。
神禹不到地,狂流终播荡。
逆顺本天力,人谋不相让。
苦战排三军,势压票姚将。
身在乱石中,倾覆堪指掌。
谁云何天衢,鼠径断还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在激流险滩中,篙师奋力撑船,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异常艰难和紧张。"面作石蟠样"形象地表达了他脸部肌肉因用力而扭曲的状态,仿佛石头一般坚硬无情。而"及其进尺寸,乃在一偃仰"则展示了撑船的艰辛,每前进一寸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时间。诗人通过对比神禹(古代伟大的人物)也难以触及河底,以及水流的狂野和不可阻挡,进一步强调了撑船人的不易。
"逆顺本天力,人谋不相让"这两句表明了撑船人与自然力量抗争的决心,不管是逆水而上还是顺水而下,都坚持自己的方向和计划,不肯轻易退让。这也体现了诗中人物的勇气和毅力。
"苦战排三军,势压票姚将"则用战争的比喻来形容撑船人的艰难战斗,他们就像是面对强大敌人,用尽全力去抵抗。"身在乱石中,倾覆堪指掌"描绘了撑船人置身于险峻的岩石之间,每一次举动都可能导致翻覆,只能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湛的技艺去应对。
最后两句"谁云何天衢,鼠径断还往"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撑船人的路线比作难以预测的天路,连老鼠的小径也被激流切断,无法再返回。这不仅强调了撑船的困难,也隐喻着人生旅途中的无常和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撑船人在汹涌澎湃之中奋力前行的描写,展现了人类面对自然、勇往直前的不屈精神。
往年看花落春后,金茎琪树山中少。
江上老梅回瘦枝,写入山窗自妍好。
君家雪壁宜挂之,繁花不逐东风老。
共怜缟袂染缁尘,何惜浮云翳晴昊。
闻君旧贮书画多,松林墨兰香未磨。
夺取锦袍吾岂敢,缠绵正好如松萝。
常笑虎头每痴绝,不见人间鸿爪雪。
何当来往玩心情,梅有高标兰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