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梁上舍必得大学解试》
《送梁上舍必得大学解试》全文
宋 / 李昴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南国去天远,行程勿滞留。

试期催负笈,战决胜焚舟。

澹墨题金榜,英声起璧流。

旦评期望久,著力在毫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liángshàngshèxuéjiěshì
sòng / mǎoyīng

nánguótiānyuǎnxíngchéngzhìliú

shìcuīzhànjuéshèngfénzhōu

dànjīnbǎngyīngshēngliú

dànpíngwàngjiǔzhezàiháotóu

翻译
南方的路程遥不可及,旅行时切勿拖延逗留。
考试的期限逼近,如同催促着背着书箱前行,决心如决战般全力以赴。
淡墨书写在金色榜单上,杰出的声音如同美玉般流传开来。
朝夕期盼的评价即将来临,关键就落在那笔尖的一点力量上。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
滞留:停留不前。
试期:考试的日期。
负笈:背着书箱求学。
焚舟:比喻破釜沉舟的决心。
澹墨:淡色的墨水。
金榜:科举考试的录取名单。
英声:杰出的声誉。
璧流:比喻声誉流传。
旦评:早晨的评价,通常指考试成绩。
毫头:笔尖,比喻细微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所作,名为《送梁上舍必得大学解试》。诗中表达了对被送别之人的鼓励与期望,以及对其未来学业成功的信心。

“南国去天远,行程勿滞留。”这两句描绘出赴考生所要跨越的远大路途,告诫他不要停留,意味着前方是光明的未来,只有不断前进才能达到目标。

“试期催负笈,战决胜焚舟。”这里比喻考试如同战争,每一次笔试都像是背负重担,但又必须勇往直前,即使牺牲一切(如同焚毁渡船)也要确保取得最后的胜利。

“澹墨题金榜,英声起璧流。”这两句描写的是考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其名字刻录于金字榜上,其英才之名传颂后世,如同璧玉一般珍贵。

“旦评期望久,著力在毫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考生的评价与期待,他希望这位赴考者能够长久保持其学业上的努力和成就,每一点小进步都是成功的基石。

作者介绍
李昴英

李昴英
朝代:宋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猜你喜欢

过吴江阻风游宁境寺

扁舟渡松江,惨淡天色恶。

胜游得禅房,旷望倚虚阁。

轩楹俯巨浸,云水互参错。

长风驾惊浪,飞雪相喷薄。

未应神龙怒,端有蛟鼍作。

片帆天际来,飘忽如陨箨。

波涛浩无涯,撑突殊不愕。

奈何操我舟,惴慄缆添索。

蜚廉也世情,逐客正落寞。

深夜始归眠,蓬窗听鸣铎。

(0)

移桃栽晚发

绿叶盈条巧剪裁,馀花犹有两三开。

新来试手移桃李,待向茅堂取次栽。

(0)

破贼凯歌八章·其三

万幕如云振鼓鼙,角声呜咽马惊嘶。

亚夫持重惟坚壁,应为桑榆太白低。

(0)

赵表之创葺禅寂之室以名求诗·其一宝所

谁知至宝秘冥山,费尽聪明觅转艰。

漫说化城为止息,我今已得髻珠还。

(0)

和尹叔见寄·其一

海滨遁迹拟求安,老矣尤谙世路难。

地远巳辞龟钮印,身閒仍带鹿皮冠。

少陵宴坐惟观壁,彭泽知非欲去官。

鹏鴳逍遥皆自适,勿疑控地笑扶抟。

(0)

寄德邵·其一

蹑屩担簦又徙居,未能慷慨赋归与。

浯溪难继中兴颂,西塞重寻渔父书。

故国山川怀望切,在廷知旧记怜疏。

不须更论升沉事,钟釜年年粟有馀。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