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吴王送女时,行宫直到荆溪口。
溪上千年送女潮,为感吴王至今有。
乃知昔人繇志诚,流水无情翻有情。
平波忽起二三尺,此上疑与神仙宅。
今人犹望荆之湄,长令望者增所思。
吴王已殁女不返,潮水无情那有期。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
灵涛旦暮自堪伤,的烁婵娟又争发。
客归千里自兹始,览古高歌感行子。
不知别后相见期,君意何如此潮水。
见说吴王送女时,行宫直到荆溪口。
溪上千年送女潮,为感吴王至今有。
乃知昔人繇志诚,流水无情翻有情。
平波忽起二三尺,此上疑与神仙宅。
今人犹望荆之湄,长令望者增所思。
吴王已殁女不返,潮水无情那有期。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
灵涛旦暮自堪伤,的烁婵娟又争发。
客归千里自兹始,览古高歌感行子。
不知别后相见期,君意何如此潮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赋得吴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朋友离别的感慨。
诗的开篇“见说吴王送女时,行宫直到荆溪口”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历史性的场景,吴王送女的故事在这里被用来象征着一种永恒的离别。随后的“溪上千年送女潮,为感吴王至今有”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离别的情感深度和持久性。
接下来的几句“乃知昔人繇志诚,流水无情翻有情。平波忽起二三尺,此上疑与神仙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想象,其中“流水无情翻有情”一句特别突出,表明诗人对自然界的情感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对于朋友离别的复杂情绪。
诗中后半部分“今人犹望荆之湄,长令望者增所思。吴王已殁女不返,潮水无情那有期”继续扩展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通过历史的重叠,强化了离别的情感。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灵涛旦暮自堪伤,的烁婵娟又争发”这些句子中的景物描写和人事哀婉交织,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悲凉的意境。
最后,“客归千里自兹始,览古高歌感行子。不知别后相见期,君意何如此潮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不确定的未来重逢,这里的“君意何如此潮水”一句,则是对朋友情感的一种比喻,既有深沉的思念,也有无法预测的变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以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朝谒久停收剑佩,宴游渐罢废壶觞。
世间无用残年处,祗合逍遥坐道场。
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
西掖垣中今日眼,南宾楼上去年心。
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
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郭东丘墓何年客,江畔风光几日春。
只合殷勤逐杯酒,不须疏索向交亲。
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
除却醉来开口笑,世间何事更关身。
怪君把酒偏惆怅,曾是贞元花下人。
自别花来多少事,东风二十四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