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音真赞·其三》
《观音真赞·其三》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赞

此大开士,愿力弘深。初无自相,随众生心。

或以土木,至于缕线。但有少缘,悉皆出现。

终不自言,我自于谁。惟令见者,默尔知归。

(0)
鉴赏

这首诗《观音真赞(其三)》由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是对观世音菩萨的赞美。诗中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大愿力与慈悲心。

“此大开士,愿力弘深。” 开始便点明观音菩萨的大愿力深厚,是佛教中著名的慈悲化身。接下来,“初无自相,随众生心。” 描述了观音菩萨没有固定的自我形象,而是随顺众生的心愿显现不同的形象,体现了其无我的精神和对众生的深切关怀。

“或以土木,至于缕线。但有少缘,悉皆出现。” 这几句进一步说明观音菩萨可以以各种形式显现,无论是土木造像还是细丝缕线编织的佛像,只要有因缘,观音菩萨都能现前,展现了其无所不在的慈悲力量。

“终不自言,我自于谁。” 最后两句强调观音菩萨并不自我宣扬,也不寻求他人的认同,其存在本身就是对众生的指引和启示。“惟令见者,默尔知归。” 意味着只要有人见到观音菩萨的形象或听到其教诲,内心便会自然地产生归依和觉悟,体现了观音菩萨的教化之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观音菩萨的慈悲、智慧和无上愿力,以及其对众生的普遍利益和引导作用。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送密上人归江西

轻舟君先行,羸马我已往。

湖山已在望,南岳行可仰。

不忧盗贼繁,渐喜草木长。

密也负奇气,少已离尘网。

饱参诸方禅,所至被称赏。

独留末后句,未肯休吾党。

经寻卓锥地,更足以自养。

囊空脚颇健,体俭心甚广。

喜谈江西胜,妙处犹指掌。

未见频寄书,悠然发遐想。

(0)

秋日即事四首·其三

簿书尘土乱蒙茸,无复江船万里风。

卧听秋声满檐溜,不知墙下有梧桐。

(0)

题四并楼

华榜危楼岂浪名,人间四者此环并。

日知光景无虚度,时觉清风满座生。

庾亮据床谈兴逸,仲宣倚槛客愁轻。

眼前此乐难兼得,许我登临载酒行。

(0)

颂古二首·其二

你若无心我也休,鸳鸯帐里懒抬头。

家童为问深深意,笑指纱窗月正秋。

(0)

道武夷冲祐观壁间读翁士特郎中留题追怀感怆二首·其一

昔年曾谒武夷君,先遣瑶山入梦魂。

旧事追寻如电激,此身来往任云奔。

群峰缥缈淩空翠,一水萦纡带雨浑。

愿向明时乞骸骨,诛茅深隐洞中门。

(0)

读东坡和渊明贫士诗寄诸子侄云重九俯迩樽俎萧然今余亦有此叹因次其韵将录寄梁溪诸弟以发数千里一笑·其六

自我去廊庙,远举如飞蓬。

徇道敢怀禄,谋身殊未工。

空馀耿耿心,不惭楚两龚。

幸然诸季贤,意气与我同。

何当恩听归,兵息道路通。

却寻惠山路,杖策得相从。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