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欢情今夕,伫盼盈盈脉脉。
银河依旧鹊桥虚,暗把金钗掷。
低语问牛郎,何事还相隔。
佳期咫尺竟成非,屈指浑如昔。
无限欢情今夕,伫盼盈盈脉脉。
银河依旧鹊桥虚,暗把金钗掷。
低语问牛郎,何事还相隔。
佳期咫尺竟成非,屈指浑如昔。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佳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与遗憾。诗人蒋纫兰以细腻的情感,将传统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情感跃然纸上。
“无限欢情今夕”,开篇即点出七夕之夜,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之时,满溢着无尽的喜悦与期待。“伫盼盈盈脉脉”,进一步描绘了两人相望时的深情与期待,脉脉含情,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渴望。
“银河依旧鹊桥虚,暗把金钗掷。”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鹊桥相会的传统意象,银河象征着两人之间的距离,而“虚”字则暗示了鹊桥虽在,但两人仍需等待。金钗掷地,或许是对命运安排的无奈与抗争,也可能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相聚的渴望。
“低语问牛郎,何事还相隔。”低语间充满了对牛郎的关切与不解,为何再次相隔,这份疑问中蕴含着深深的思念与不舍。
“佳期咫尺竟成非,屈指浑如昔。”佳期虽近在咫尺,却最终未能相聚,如同往昔一般,留下了遗憾与失落。诗人通过“屈指”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去相似情景的回忆,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意味。
整首诗通过对牛郎织女相会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中国传统爱情故事中的悲喜交加,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荆山嵷百里,汉广流无极。
北驰星斗正,南望朝云色。
川隰同幽快,冠冕异今昔。
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谁知京洛念,仿佛昆山侧。
向夕登城濠,潜池隐复直。
地迥闻遥蝉,天长望归翼。
清文忽景丽,思泉纷宝饰。
勿言修路阻,勉子康衢力。
曾厓寂且寥,归轸逝言陟。
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
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遁贤。
险径无测度,天路非术阡。
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
羽人绝仿佛,丹丘徒空筌。
图牒复磨灭,碑版谁闻传。
莫辩百代后,安知千载前。
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恒充俄顷用,岂为古今然。
风云俱惨惨,原野共茫茫。
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
还如驱玉马,暂似猎银獐。
阵云全不动,寒山无物香。
薛君一狐白,唐侯两骕骦。
寒关日欲暮,披雪渡河梁。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欢,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