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临古道塔凌空,山色西来水向东。
钟鼓不殊云顶寺,轮蹄争辏梵王宫。
禅心静印千江月,殿角凉生八面风。
花下留僧饱斋去,芒鞋无地避残红。
门临古道塔凌空,山色西来水向东。
钟鼓不殊云顶寺,轮蹄争辏梵王宫。
禅心静印千江月,殿角凉生八面风。
花下留僧饱斋去,芒鞋无地避残红。
此诗描绘了一幅古道山色、寺庙梵宫交织的宁静画卷。首联“门临古道塔凌空,山色西来水向东”以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古道与高塔的对比,以及山水的自然流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颔联“钟鼓不殊云顶寺,轮蹄争辏梵王宫”通过钟鼓声与车马喧嚣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庄严与世俗的繁忙,凸显出精神与物质世界的差异。
颈联“禅心静印千江月,殿角凉生八面风”则将读者引入一个更为深邃的意境之中,禅心的平静如同千江之月,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总能保持宁静。殿角的微风吹过,带来八方的清凉,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解脱。尾联“花下留僧饱斋去,芒鞋无地避残红”以僧人饱餐后离去的情景收尾,既是对前文所描绘场景的呼应,也暗示了修行者与世间繁华的疏离,强调了追求精神境界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场所的描绘,以及对僧侣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超脱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学中对个人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的深刻探索。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礼娶嗣明德,同牢夙所钦。
况蒙生死契,岂顾蓬蒿心。
雁币任野薄,恩爱缘义深。
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
将迓空未立,就赘意难任。
皎月托言誓,沧波信浮沈。
荆台理晨辙,巫渚疑宵襟。
悯悯百虑起,回回万恨深。
候更促徒侣,先晓彻夜禽。
灯彩凝寒风,蝉思噪密林。
留念同心带,赠远芙蓉簪。
抚怀极投漆,感物重黄金。
分鸾岂遐阻,别剑念相寻。
傥甘蓬户贱,愿俟故山岑。
磐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
我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
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
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
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
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
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缊袍。
子月过秦正,寒云覆洛城。
嗟君未得志,犹作苦辛行。
煖酒嫌衣薄,瞻风候雨晴。
春官含笑待,驱马速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