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矣临春,荒哉结绮,何如读画山楼。
槛倚钟山,四时紫绿常浮。
吴宫晋代繁花草,今但看、江水如油。
对青天,白鹭犹闻,桃叶歌喉。只须林壑消忧。
况诗同画读,供我清讴。试看楼头,谁非嵇阮名流。
愧余空切元龙慕,欲挥毫、落雁峰头。
共先生,左拍洪崖,右揖浮丘。
去矣临春,荒哉结绮,何如读画山楼。
槛倚钟山,四时紫绿常浮。
吴宫晋代繁花草,今但看、江水如油。
对青天,白鹭犹闻,桃叶歌喉。只须林壑消忧。
况诗同画读,供我清讴。试看楼头,谁非嵇阮名流。
愧余空切元龙慕,欲挥毫、落雁峰头。
共先生,左拍洪崖,右揖浮丘。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周栎园司农的“读画楼”,将历史与自然、艺术与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思。
词人首先以“去矣临春,荒哉结绮”开篇,对比了古代的奢华宫殿与眼前的“读画楼”,引出对后者独特魅力的探寻。接着,“槛倚钟山,四时紫绿常浮”描绘了楼阁依山而建,四季景色如画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美。
“吴宫晋代繁花草,今但看、江水如油”一句,通过对比古代的繁华与现代的宁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随后,“对青天,白鹭犹闻,桃叶歌喉”则以自然界的生动场景,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仿佛在与古人对话,倾听历史的声音。
“只须林壑消忧。况诗同画读,供我清讴”进一步强调了“读画楼”的精神价值,不仅是一处观赏美景的场所,更是心灵的避风港,通过诗歌与绘画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最后,“试看楼头,谁非嵇阮名流。愧余空切元龙慕,欲挥毫、落雁峰头。共先生,左拍洪崖,右揖浮丘”表达了词人对高雅人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虽未能达到他们那样的境界,但仍愿意追随他们的脚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读画楼”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历史、艺术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