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秋思》
《浣溪沙.秋思》全文
明 / 沈宜修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尽日轻阴锁画阑。横陈锦瑟曲声残。

一庭秋色半阑珊。

览卷意慵添睡思,凭■花落惜春寒。

篆烟聊拨袅屏山。

(0)
鉴赏

这首《浣溪沙·秋思》由明代女诗人沈宜修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尽日轻阴锁画阑”,开篇即渲染了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轻柔的云雾仿佛给画中的栏杆披上了一层薄纱,整个画面显得既静谧又略显沉闷。这里的“锁”字,不仅描绘了轻阴笼罩的景象,也暗含了情感的束缚与压抑。

“横陈锦瑟曲声残”,锦瑟,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情感。此处以“横陈”形容锦瑟,仿佛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再演奏,只有残余的曲声回荡在空气中,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

“一庭秋色半阑珊”,庭院中的一片秋色,已近尾声,呈现出一种凋零与衰败的景象。“半阑珊”三字,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即将消逝的凄美与哀愁。

“览卷意慵添睡思,凭■花落惜春寒”,诗人翻阅书卷时,感到慵懒,似乎想借读书来驱散心中的愁绪,但思绪却更加沉重,仿佛要陷入梦乡。窗外的花朵随风飘落,让诗人不禁感叹春去秋来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寒的怜惜,暗含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篆烟聊拨袅屏山”,篆烟,指香烟,袅袅升起,缭绕在屏风之上。诗人通过点燃香烟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试图在这淡淡的烟雾中寻求一丝慰藉,但最终只能面对现实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词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感慨,以及在面对孤独与寂寞时的自我慰藉。沈宜修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哀婉又不失雅致的艺术氛围。

作者介绍
沈宜修

沈宜修
朝代:明   字:宛君   籍贯:苏州府吴江   生辰:1590—1635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猜你喜欢

挽三山陈叔熙先生

青年挟策觐重瞳,一命荣沾教泮宫。

宁海已看端士习,定安还喜变夷风。

清朝共拟升杨震,绛帐俄惊失马融。

纪行有铭垂不朽,知君瞑目九泉中。

(0)

题画竹三首为同年鲍栗之赋·其三

忆昔銮坡寓直时,琅玕节下遍题诗。

十年湖海仙凡隔,今日披图有所思。

(0)

代马世用侍御送太学生叶蕃依亲归泉州

客边每共叹飘蓬,鹏路怜君尚未通。

万里故山今日去,一尊芳醑几时同。

寻幽北固过梁寺,吊古西湖谒宋宫。

归报严翁应慰喜,日光已照覆盆中。

(0)

宾竹歌

君不见坡仙讥俗士,无竹不可医。

又不见卫风美进德,菉竹歌猗猗。

天生嘉植异凡卉,狷士品题号君子。

凌霄高节挺琅玕,扑地清阴绝尘滓。

曾君种竹绕庭宇,谓竹为宾我为主。

医俗岂独怀坡仙,进德直期追卫武。

古人取物修其身,知仁山水垂法程。

竹之直兮可以励吾节,竹之虚兮可以广吾心。

直节虚心贯始终,高标与竹将无同。

天上清风一挥洒,人间酷暑何所容。

功成三径重归日,宾主相看无愧色。

(0)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其二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

乱云生石罅,一鸟啭花枝。

昨夜知经雨,幽庭水满池。

(0)

往德安过东林寺读始祖唐御史公诗韵六首·其六

未了公家事,匆匆少暇时。

偶因逢老衲,聊共话心期。

倦骥悲尘皂,痴鸠忆故枝。

君恩犹未报,行路敢差池。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