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瑞鹤仙.元夕为王史君赋》
《瑞鹤仙.元夕为王史君赋》全文
宋 / 杨炎正   形式: 词  词牌: 瑞鹤仙

风光开旧眼。正梅雪初消,柳丝新染。楼台竞装点。

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湘弦楚管。

动香风、旌旗影转。

望云间,一点台星飞下,洞天清晚。争看。

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欢声正远。

嬉游意,未容懒。

恐丝纶趣召,清都仙伯,归去朝天夜半。

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元宵节庆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活动的精美描述,展现了一个欢乐而祥和的夜晚。

首句“风光开旧眼”表明诗人以新的视角去感受周围的景色,仿佛是春天的气息唤醒了一切。紧接着,“正梅雪初消,柳丝新染”,梅花的洁白在融雪中渐渐褪去,而柳絮则如细线般轻柔地覆盖在枝头,这两者的交替描绘了春季的到来。

“楼台竞装点”一句,则转向了人造景观,高楼大厦间的灯火争艳,显示出节日的热闹气氛。“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中,“金荷”可能指的是灯光下的莲藕,或者是装饰得如同金色莲花一般的建筑物,而“珠帘”则是一种精美的窗帘,这些都被卷起以欣赏夜景。

接下来的“湘弦楚管”让人联想到音乐的演奏,“动香风、旌旗影转”则是对节日中飘逸香气和飘扬的旗帜的形象描写。这些细节都极大地丰富了诗歌中的意境。

“望云间,一点台星飞下,洞天清晚”中,“一点台星”可能暗示着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而“洞天清晚”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宁静而又明净夜晚的赞美之情。

最后几句“争看。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欢声正远。嬉游意,未容懒。恐丝纶趣召,清都仙伯,归去朝天夜半。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描绘了人们围坐赏花、舞动翠绿的衣摆,春意盎然,笑声歌声交织而成的一幅欢乐图景。诗人担心好时光不久,将要告别,而“清都仙伯”可能指的是诗中的主人公或是某位高官,他在半夜回归天界。此处的“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则可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以及宴会结束后的酒意朦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充满欢乐与祥瑞气息的夜晚。

作者介绍
杨炎正

杨炎正
朝代:宋   籍贯:庐陵(今江西吉安)   生辰:1145—?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猜你喜欢

辛亥寒食清明之交杜陵先生暂归省谒与诸生食罢游后园独坐萧然戏作长句示诸儿

春风吹花次第芳,桃红李白蔷薇黄。

榆钱柳絮飞欲狂,酴醾引蔓草木香。

老人燕坐窥虞唐,目览千载游八荒。

群儿奔趋如群羊,走过东阡复西厢。

归来汗喘无可将,何如明窗治墨庄。

读诵经史声琅琅,音节閒美非笙簧。

有如农夫勤理秧,秋来乃有千斯仓。

先生既至心不忙,背念衮衮倾三湘。

一语蹇吃涕泗滂,老大空腹徒悲伤。

圣明天子坐未央,收拾俊杰罗文章。

袖然举首充贤良,仲舒轼辙俱轩昂。

吾家有子雏凤凰,声价一日驰帝乡。

随群逐队恣颉颃,终抱粪壤如蜣螂。

(0)

寿冯德厚三首·其三

朱弦疏越澹徽音,身在尘中只古心。

祝子长年仍健饭,好书读到夜沈沈。

(0)

题骖鸾阁

群山带雨阴云重,沧海连天水气昏。

遥想真人乘铁舸,往来三岛鬼神奔。

(0)

题石门张氏园

为米徒劳束带难,当时彭泽便休官。

高情曾赋归来句,尽入名园扁署看。

(0)

金山寺

波涛涌处浮双塔,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

(0)

岳麓宫道房

借问经行处,群仙第几家。

晴檐鸣雪滴,虚砌影梅花。

香爇何年柏,芽煎未社茶。

道人三四辈,相对诵南华。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