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涌处浮双塔,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
波涛涌处浮双塔,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
这首诗描绘的是金山寺的独特景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气息。首句"波涛涌处浮双塔",形象地刻画了寺庙坐落在江边,两座塔影倒映在波涛之上,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次句"塔影高低树影边"进一步描绘了塔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交融。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暗示了寺庙地处偏远,但交通仍有一定的便利,船只络绎不绝,增添了生机。接下来两句"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通过对比,表达了寻找水源的不易和寺庙内井泉的珍贵,体现了僧人们的生活智慧。
最后两句"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以龙的传说为背景,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祥和,龙的归来甚至能打断僧人们的禅定,可见其环境之幽深。
总的来说,翁逢龙的《金山寺》以写景抒怀,寓情于景,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壮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如病疥歇复发,最忌春花与秋月。
袖中缩手苦禁之,技痒不堪时一掣。
彫肝琢肾神何苦,故令眼乱心愁绝。
我生酒外百无能,病不持杯被磨折。
暗香浮动正黄昏,独坐悲歌唾壶缺。
粗官岂合赋梅花,冷撰不惭中允热。
更烦属和骋妍词,句怯虽殊才调别。
见轮学斲三十年,十指淋漓漫流血。
忽逢匠扁过吾前,心悟微言口难说。
冥搜角逐遂经旬,不觉纷纷堕香雪。
尚堪火急醉其旁,卜夜直须令晓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