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进士难,小儿取之如拾芥;
莫云秀才易,老夫望之若登天。
谁谓进士难,小儿取之如拾芥;
莫云秀才易,老夫望之若登天。
此联妙笔生花,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进士与秀才的选拔过程进行了形象化的描绘。上联“谁谓进士难,小儿取之如拾芥”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表达了对进士选拔过程的相对容易理解。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象征着学识与才能的极致。此处将之比作“小儿取之如拾芥”,生动地展现了其在某些人看来似乎并不那么难以企及的一面。
下联“莫云秀才易,老夫望之若登天”则一反上联的轻松,转而强调了秀才选拔的难度。秀才是科举制度中较低的一个等级,但也是成为进士的必经之路。对于老夫而言,秀才的选拔过程如同攀登天梯一般艰难,暗示了这一阶段的竞争激烈和挑战性。
整体来看,这副对联不仅反映了科举制度下不同等级选拔的差异,也蕴含了对教育与选拔机制的深刻思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胜事人间少,芳堤尽种梅。
横枝出疏影,蠹卉长苍苔。
潇洒依湍濑,飘零落酒杯。
戏鱼时跃去,冻蝶忽飞来。
宛似孤山见,还如庾岭开。
只将松作友,更与竹为媒。
迥出千林表,真成百卉魁。
羞争桃李艳,自是栋梁材。
止渴将军智,调羹上相才。
风光无着处,吟思发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