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郑太保瀛州都监》
《送郑太保瀛州都监》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秋气入关河,匈奴久已和。

雕弓聊可试,宝剑不须磨。

草木将摇落,牛羊自寝讹。

能知塞垣景,持以赠吾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èngtàibǎoyíngzhōudōujiān
sòng / méiyáochén

qiūguānxiōngjiǔ

diāogōngliáoshìbǎojiàn

cǎojiāngyáoluòniúyángqǐné

néngzhīsāiyuánjǐngchízèng

注释
秋气:秋天的凉意或肃杀之气。
关河:边关河流,泛指边塞地区。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这里代指边疆敌人。
久已和:长期和平无战事。
雕弓:装饰华丽的弓,常用于狩猎或战争。
宝剑:珍贵的剑,象征力量和荣誉。
摇落:落叶、凋零,形容秋季景象。
寝讹:安然入睡,这里指牛羊悠闲生活。
塞垣:边塞,城墙。
景:景象,情景。
赠吾歌:赠送给我一首歌,表达情感或纪念。
翻译
秋天的气息弥漫在边关大地,匈奴已经许久没有战事。
闲置已久的雕弓可以试射,珍贵的宝剑无需再打磨。
草木即将凋零,牛羊自在地休息,
我能理解边疆的景象,以此作为赠礼,唱出我的歌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郑太保瀛州都监》,描绘了秋天边关的景象以及对友人的赠言。首句“秋气入关河”展现了秋季的凉意深入边关大地,暗示了边疆的肃杀气氛。次句“匈奴久已和”表达了和平时期,与北方匈奴的关系趋于缓和。

接着,“雕弓聊可试,宝剑不须磨”两句,诗人以雕弓和宝剑象征武备,虽和平但仍需保持警惕,表明友人职责的重要。秋风落叶之际,“草木将摇落”,自然环境的变化也预示着时序更替。

“牛羊自寝讹”一句,通过牛羊的活动,描绘出边疆安宁,百姓安居的场景。最后,“能知塞垣景,持以赠吾歌”则是诗人对友人能够理解边关生活的感慨,希望他能将这份独特体验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之中,作为对他们友谊的纪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也寓含了对边关安定的欣慰,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病僧二首

竺国乡程算不回,病中衣锡遍浮埃。
如今汉地诸经本,自过流沙远背来。
空林衰病卧多时,白发从成数寸丝。
西行却过流沙日,枕上寥寥心独知。

(0)

赠成炼师四首

花冠蕊帔色婵娟,一曲清箫凌紫烟。
不知今日重来意,更住人间几百年。
黄昏骑得下天龙,巡遍茅山数十峰。
采芝却到蓬莱上,花里犹残碧玉钟。
等闲何处得灵方,丹脸云鬟日月长。
大罗过却三千岁,更向人间魅阮郎。
曾随阿母汉宫斋,凤驾龙輧列玉阶。
当时白燕无寻处,今日云鬟见玉钗。

(0)

奉酬

闰余春早景沉沉,禊饮风亭恣赏心。
红袖青娥留永夕,汉阴宁肯羡山阴。

(0)

宫怨二首

尘满金炉不炷香,黄昏独自立重廊。
笙歌何处承恩宠,一一随风入上阳。
长门槐柳半萧疏,玉辇沈思恨有馀。
红泪渐消倾国态,黄金谁为达相如。

(0)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六首·秋歌二首

邀欢空伫立,望美频回顾。
何时复采菱,江中密相遇。
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与子结绸缪,丹心此何有。

(0)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六首·冬歌二首

北极严气升,南至温风谢。
调丝竞短歌,拂枕怜长夜。
帷横双翡翠,被卷两鸳鸯。
婉态不自得,宛转君王床。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