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象始无假,有形斯有邪。
盈虚怜日月,聚散笑烟霞。
一性亦无我,五行何况他。
谁能离火宅,吾与上牛车。
无象始无假,有形斯有邪。
盈虚怜日月,聚散笑烟霞。
一性亦无我,五行何况他。
谁能离火宅,吾与上牛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名为《方壶自咏》。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禅宗思想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无象始无假,有形斯有邪。”开篇两句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万物在未有形态之前是纯粹无伪的,但一旦有了形相,就伴随着各种世间的诱惑和错误。这两句诗已经预示了作者对人生、宇宙以及存在本身的一种超然视角。
“盈虚怜日月,聚散笑烟霞。”这里的“盈虚”指的是事物的盛衰变化,“怜日月”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宇宙万象的理解,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
“一性亦无我,五行何况他。”这两句诗深入探讨了“无我”的禅理概念。意谓即使是最根本的存在(一性)也不再有个体自我的界限,更不用说那些外在的自然规律(五行)。这种思想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人与宇宙和谐统一的追求。
“谁能离火宅,吾与上牛车。”末两句则是引用佛家典故中的“火宅”,比喻世间的烦恼痛苦。诗人自问谁能脱离这火宅,又自答说自己将随着象征智慧的牛车一起升华。这不仅是一种对个人解脱的追求,也是对所有众生能够共同摆脱痛苦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本质、生命真谛以及个体解脱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禅理造诣和超然的人生态度。
回首尘寰去渺然,山中别是一风烟。
好乘晴色上高顶,要看清霜明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