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林寺寄无用上人》
《石林寺寄无用上人》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石林千笋髻,鬼斧斲天颜。

怒兕排云立,苍虬拿雨湲。

寺藏秋叶半,鸟渡黛烟间。

侧侧幽溪月,杖龙乞鹤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林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宗教之静谧的融合。

首联“石林千笋髻,鬼斧斲天颜”,以“千笋髻”比喻石林的形态,形象地描绘出石林如千株竹笋般密集而挺拔的姿态;“鬼斧斲天颜”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石林的雄伟壮观如同神鬼之力所雕琢,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超凡脱俗的气质。

颔联“怒兕排云立,苍虬拿雨湲”,进一步描绘了石林周围的环境。怒兕(犀牛)在这里被拟人化,它仿佛在云层中站立,展现出一种威猛的姿态;而苍虬(青龙)则在雨中蜿蜒游动,表现出一种灵动与力量并存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也暗示了某种神秘的力量或灵性存在。

颈联“寺藏秋叶半,鸟渡黛烟间”,转而聚焦于石林寺的环境。寺中藏匿着半片秋叶,既表现了寺庙的古老与深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鸟儿在黛色的烟雾中飞翔,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象征着自由与超脱的精神追求。

尾联“侧侧幽溪月,杖龙乞鹤还”,将视线引向夜晚的石林。幽暗的小溪边,月亮静静地悬挂,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杖龙乞鹤还”则可能是指诗人想象中的场景,或许是在月光下,手持龙杖的仙人与鹤一同归来,象征着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石林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和一峰虚中是神主五首·其二

神静物不撄,神动心以靡。

不复知其他,禅元但测此。

(0)

戏作七夕词三首·其三

织锦无成上帝嗔,憨慵长夜望河津。

何从更得蛛丝里,剩巧年年乞与人。

(0)

春山漫兴七首·其一

青山一曲古今谁,曾向藤萝挂接䍦。

古树几逢新藓长,落花聊遣晓莺知。

乾坤旧日容双鬓,战伐随时老一枝。

拟上悬崖寻片石,苔函无字禹功碑。

(0)

长沙旅兴

江上红芽始试春,乳莺调语正迎人。

人閒韶日还相识,花下喧风已试新。

鹤杖恰逢苔径软,渔舟初绕碧波匀。

乘乘生事馀年在,随处桃花可问津。

(0)

拟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其二十二

支祁降横流,十日恣炎焚。

英灵相委顺,千载无秋春。

刀圭讵偶尔,灵液起沈伦。

凤笙非世响,十载将上宾。

自信匪无功,勤立丹台勋。

(0)

过涉园问季林疾遣作早梅诗四首·其三

江南塞北总阑珊,幽谷嫣然一破颜。

无数明玑垂屋角,牵萝何必卖珠还。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