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无心入圣裁,姓名不到郭公台。
閒移藜杖看云度,静埽松轩待月来。
未把酒杯倾懒举,试拈书册手慵开。
荒才自信非邹乐,安处青山有底猜。
一位无心入圣裁,姓名不到郭公台。
閒移藜杖看云度,静埽松轩待月来。
未把酒杯倾懒举,试拈书册手慵开。
荒才自信非邹乐,安处青山有底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联“一位无心入圣裁,姓名不到郭公台”中,“无心入圣裁”暗示了诗人无意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对圣人的裁决不以为意;“姓名不到郭公台”则表明他不愿涉足官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颔联“闲移藜杖看云度,静埽松轩待月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悠闲生活。他手持藜杖,悠然自得地欣赏云彩的飘动,清扫松轩以等待明月的降临,这样的场景充满了自然和谐之美,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颈联“未把酒杯倾懒举,试拈书册手慵开”则揭示了诗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虽未举杯饮酒,但拿起书册却懒得翻开,这可能是因为他更倾向于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而非仅仅通过阅读获取知识。这种态度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尾联“荒才自信非邹乐,安处青山有底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并且在青山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里的“荒才”并非贬义,而是诗人谦逊地自评,认为自己的才华或许并不出众,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在青山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最后一句“安处青山有底猜”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即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都愿意安于现状,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脱,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园林安可常,适然成主宾。
坐君绿阴中,疑与涧壑邻。
秋花断人肠,忍死经冬春。
僧房歘觏止,乃为隔世人。
谂君亦避兵,徙宅城南新。
顾念亭子上,槐龙谁与驯?
轩棂与墙藩,位置尽手亲。
故知皆幻缘,有图存一尘。
邂逅吾且恋,矧君永昏晨。
观颐重所养,大患正有身。
祁诗审晚年,味之如饮醇。
咸同贞元际,缅想馀悲辛。
叙图将归君,展读还频频。
庄生状陆沈,离世类枯槁。
行藏绝意必,圣者故中道。
曩子宿吾楼,山云白浩浩。
廿年海三变,长望出日杲。
深根宁小行,楼成子亦老。
顾怀将压惧,蓄念斡洪造。
东来更袖手,归去趁芳草。
曰艾未遽衰,一室安事扫?
交兴与交丧,争此千金保。
颓暮吾合休,吾楼且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