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城中谣一首》
《城中谣一首》全文
明 / 黄省曾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城中好燕雀,四海嗤鸾凰。

城中好鱼目,明月无辉光。

城中好蓬蒿,谁玩幽兰芳。

君不见春秋之人弃鲁叟,凤兮凤兮笑楚狂。

蜚雁去,灵公在,陈歌绝粮。

又不见众女嫉蛾眉,三闾泣三湘。

圣贤委丘壑,雨雪摧肝肠。

阳春待不至,绿发凋秋霜。

自古巳皆然,岂独余悲伤。

(0)
鉴赏

这首《城中谣一首》由明代诗人黄省曾创作,通过对比城中与四海、鱼目与明月、蓬蒿与幽兰等意象,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世态炎凉。

首句“城中好燕雀,四海嗤鸾凰”,以燕雀与鸾凤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城中人追求平庸、忽视卓越的现象,而四海则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表达了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讽刺。

接着,“城中好鱼目,明月无辉光”一句,将城中的风气比作鱼目混珠,使得真正的光芒——如明月般卓越的事物,失去了应有的光彩,暗喻了社会评价标准的扭曲。

“城中好蓬蒿,谁玩幽兰芳”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现象,蓬蒿象征着低俗的追求,而幽兰则代表高雅的品质,城中人更倾向于前者,忽视了后者,凸显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偏差。

后半部分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如春秋时期的鲁叟和楚狂,以及屈原的遭遇,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鲁叟被弃,楚狂笑之,暗示了社会对卓越者的冷漠与不公;而屈原的悲剧,则反映了圣贤在世俗面前的无奈与悲哀。

“蜚雁去,灵公在,陈歌绝粮”一句,通过雁群的飞翔与灵公(可能指古代的君主)的在位,以及陈歌(可能指音乐或诗歌)的断绝与粮食的缺乏,形象地描绘了社会动荡、文化衰败的景象。

最后,“又不见众女嫉蛾眉,三闾泣三湘”再次引用屈原的故事,通过众女嫉妒蛾眉(可能象征女性的美貌或才华),三闾(屈原的别称)在三湘(泛指楚地)哭泣,表达了对女性才华被压抑、圣贤遭受不公待遇的感慨。

“圣贤委丘壑,雨雪摧肝肠”一句,直接抒发了对圣贤命运的同情,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的内心仍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阳春待不至,绿发凋秋霜”则以季节的变化比喻时间的流逝,即使等待着美好的时光,也终将白发生霜,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世态炎凉,表达了对卓越者遭遇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黄省曾
朝代:明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猜你喜欢

过踞岭

踞岭何崔嵬,限界两县境。

上岭如登天,下岭如历井。

乱石恣巉岩,使我心独警。

荷负畏颠蹶,骅骝失驰骋。

烈风鼓长松,阴云结秋暝。

尘衣思一振,侧帽不复整。

险阻须备尝,且莫悲断梗。

双眼足壮观,不觉过此岭。

虽然跋涉劳,野趣幸管领。

纪行无好诗,聊以杀风景。

(0)

筑城词

祖龙一何愚,筑城防胡虏。

骊山十万徒,白骨没黄土。

宁知逐秦鹿,乃在汉与楚。

寄语后世人,君国念头苦。

(0)

婕妤怨

甘随团扇弃,无复贯鱼同。

闻道阳阿燕,君王筑避风。

(0)

贺平湖

西河战罢万方清,处处楼台歌板声。

白马锦鞯来騕袅,玉楼银榜枕岩城。

风传漏刻星河曙,日照螭头剑戟明。

从此泰阶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0)

送友人服阕之京

泣血已三载,还趋白玉台。

清风吹别袂,明月照离杯。

耿耿丹心壮,萧萧白发催。

故园诗酒伴,长望锦衣回。

(0)

一庭春意图为西蜀李舜臣赋

昆仑与磅礴,二气无停机。

群汇自昭晰,奚假雕饰为。

适当时雨晴,草木含春熙。

幽香起芬馥,秀色光陆离。

苟非无极翁,妙趣俦能知。

寥寥千载问,默契非君谁。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