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儒岂足助维新,日奉威颜谢主臣。
可罢本非缘一事,致疑初不怨三人。
弟兄有禄供温饱,畎亩何阶答圣神。
此去读书真事业,向来正字误根银。
迂儒岂足助维新,日奉威颜谢主臣。
可罢本非缘一事,致疑初不怨三人。
弟兄有禄供温饱,畎亩何阶答圣神。
此去读书真事业,向来正字误根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的作品,题为《恩许奉祠子中兄重寄臣字韵诗再次韵》。诗人以自谦和感激的口吻表达了对朝廷恩典的理解与回应。首句“迂儒岂足助维新”表明自己虽为儒生,但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可能不足以推动革新,暗示了谦逊和自知之明。
“日奉威颜谢主臣”表达了对皇帝和朝廷的尊敬,每日侍奉不敢懈怠,对君臣关系的忠诚。接下来,“可罢本非缘一事”暗示自己接受奉祠(闲职)并非因个人过失,而是出于对朝廷安排的认同。
“致疑初不怨三人”进一步强调,即使有人对自己有所误解或怀疑,诗人也不会因此而怨恨任何人,表现出宽广的胸襟和淡泊名利的态度。接着,诗人提到家庭的温饱依靠兄弟们的俸禄,表达对家族亲情的珍视和对国家给予的物质支持的感激。
“畎亩何阶答圣神”表达了对皇恩浩荡的无以回报,只能在田间耕作,以实际行动表示敬意。最后两句“此去读书真事业,向来正字误根银”则点出,诗人将专心读书视为真正的事业,同时反思过去可能因为校对文字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以此作为自我警醒和改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朝廷的忠诚,又有对个人职责的认识,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谢眺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为。
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
剖之尽蠹虫,采掇爽其宜。
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
萧萧半死叶,未忍别故枝。
玄冬霜雪积,况乃回风吹。
尝闻蓬莱殿,罗列潇湘姿。
此物岁不稔,玉食失光辉。
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
汝病是天意,吾谂罪有司。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
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