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岐高会拥笙讴,谁念睢阳将士愁。
虏骑合围边月暮,孤城接战阵云秋。
忠成剩有江淮粟,论定宁专李郭筹。
千载钟生作神语,可怜一梦博封侯。
临岐高会拥笙讴,谁念睢阳将士愁。
虏骑合围边月暮,孤城接战阵云秋。
忠成剩有江淮粟,论定宁专李郭筹。
千载钟生作神语,可怜一梦博封侯。
这首诗《题张许二公庙》由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上的张巡和许远两位英雄的庙宇景象,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与感慨。
首联“临岐高会拥笙讴,谁念睢阳将士愁”,开篇即以“临岐”点出地点,暗示即将离别或面临重大抉择的情境,同时“高会”与“笙讴”描绘了热闹欢聚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引出对睢阳将士们在战争中的愁苦与牺牲的关注。
颔联“虏骑合围边月暮,孤城接战阵云秋”,进一步渲染战场的悲壮氛围。在夜晚的边关月色下,敌军骑兵合围而来,孤城中士兵们在秋日的战场上拼死抵抗,画面凄凉而英勇。
颈联“忠成剩有江淮粟,论定宁专李郭筹”,转而探讨历史功过,指出张巡、许远虽有忠诚与英勇,但历史评价却难以独归于他们,似乎暗含对后世评断的反思。
尾联“千载钟生作神语,可怜一梦博封侯”,以千年后的钟声作为结束,将张巡、许远的英名与后世的纪念联系起来,感叹他们或许只是在梦中追求封侯之位,而实际上他们的精神与事迹已永垂不朽。
整首诗通过对张巡、许远两位英雄的追忆与赞美,不仅展现了他们英勇抗敌的壮烈场景,也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他们精神价值的永恒颂扬。
远怀不可道,历稔倦离忧。
洛下闻新雁,江南想暮秋。
澄清佐八使,纲纪案诸侯。
地识吴平久,才当晋用求。
时贤几殂谢,摛藻继风流。
更有西陵作,还成北固游。
归途限尺牍,王事在扁舟。
山色临湖尽,猿声入梦愁。
獭祭川水大,人家春日长。
独谣昼不暮,搔首惭年芳。
靡草知节换,含葩向新阳。
不嫌三径深,为我生池塘。
亭午井灶闲,雀声响空仓。
花落没屐齿,风动群木香。
归路云水外,天涯杳茫茫。
独卷万里心,深入山鸟行。
芳景勿相迫,春愁未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