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萸菊互相酬。
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只有六番秋。
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萸菊互相酬。
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只有六番秋。
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潜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重九节气(农历九月初九)前的三天,与朋友一起登上高楼,领略风光之美。诗中的“满城风雨都住”表现了秋日的萧瑟,而“天亦相邀头”则写出了天空低垂,云雾缭绕,给人一种亲切感。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描绘了宴饮畅怀的情景,手中拿着酒杯与美食,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接着“萸菊互相酬”则是借用菊花比喻友情深厚,彼此之间不需要多言。
“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表达了诗人在高楼上轻松自如,与朋友一同仰望天空,仿佛身处云端。下文“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则是描写秋收时节的丰硕景象,展示了作者对农事的关心与喜悦。
接下来,“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显示了诗人在平静的自然环境中寻得片刻闲暇,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与珍贵。而“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只有六番秋”则是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以及如果能够活到七十岁,也只经历过六个秋天的感慨。
最后,“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则是以历史上著名的戏马台为背景,借用破旧的帽子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谊与时间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