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地朔风凛凛,漫天瑞雪霏霏。园林万木变枯枝。
因甚松篁独翠。只为春花竞发,却教秋叶争飞。
若无荣盛便无衰。悟此方名达理。
卷地朔风凛凛,漫天瑞雪霏霏。园林万木变枯枝。
因甚松篁独翠。只为春花竞发,却教秋叶争飞。
若无荣盛便无衰。悟此方名达理。
这首词是宋代诗人张抡的《西江月·其三》。从词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秋时节的景象和哲理思考。
"卷地朔风凛凛,漫天瑞雪霏霏":这里描绘了一幅深秋到初冬的图画,朔风指的是边塞的寒风,而漫天的瑞雪则营造出一种萧瑟、肃穆的气氛。诗人通过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
"园林万木变枯枝":万木纷纷皆已化为枯枝,展示了季节更迭带来的生命力与衰败的对比。这一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界秋色的一种描绘,也隐喻着生命的无常。
"因甚松篁独翠":在这万木凋零之际,唯有松树依旧保持着绿意,这里的"因甚"表达了一种质疑,或许是对自然界中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叹和探究。
"只为春花竞发,卻教秋叶争飞":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他感慨于春天的花朵竞相开放,而秋天的落叶却也似是要追随它们一般地纷纷扬扬。这种对比强调了生命力与衰败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哲学思考。
"若无荣盛便无衰":这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哲理主张——没有高峰就不会有低谷,没有繁荣就不会有衰败。这个道理在自然界和人世间都是适用的,表达了对生命循环的一种接受与理解。
"悟此方名达理":这句话则是诗人的自我总结,他认为自己已经领悟到了这种深刻的哲学道理,并通过这首词达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悟此"两字,表明了诗人对于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而"方名达理"则展示了他对这种理解的自信与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西江月》不仅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更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周期和生命意义的深邃思考。
残英蝶梦寒。晓被莺呼煖。山光林影换、东风缓。
飞红逐水,寂寞无人管。
绣帘慵未轴,却被杨花巧穿。特恁柔款。
情悰依约,蓦地添凄惋。从前多少事、心头馆。
江淹有恨,欲赋绫笺短。拟向东君问,此际年年。
也应清泪痕满。
雨声稀,月色皎,噀酒黄花香悄。
凉云里,送一枕秋心,断鸿天晓。挽春荑、弄绣葆。
倦鹤栖栖华表。知何计,有背郭三间,对锄烟草。
五载西风,断送得天荒地老。
渐台星影,坞壁军声,引泪梦痕绕。黄叶荣州早。
冷落残山,亲故半杳。
幸邻僧唤我题签,慈竹西角尽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