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穗累累豆角稠,崧前村落太平秋。
熙熙多少丰年意,都在农家社案头。
禾穗累累豆角稠,崧前村落太平秋。
熙熙多少丰年意,都在农家社案头。
这首诗描绘了金朝时期田间秋日的丰收景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农耕文化的韵味。诗人赵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禾穗累累豆角稠”,开篇即以“累累”与“稠”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绘出稻谷与豆角的丰硕景象,展现出秋季丰收的喜人场景。稻穗饱满,豆角密实,一派丰饶之象跃然纸上。
“崧前村落太平秋”,“崧”字在此处可能是指山丘或高地,诗人以此为背景,描绘了村落的安宁与祥和。在这样一个充满丰收喜悦的季节里,村庄显得格外平静与幸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熙熙多少丰年意,都在农家社案头。”最后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农家的日常生活。熙熙攘攘的场景中蕴含着对丰年的深深感慨,这些情感与期待,都凝聚在了农家的祭社仪式上。祭社是古代农民庆祝丰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的传统活动,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融合,传递出对农业社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间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农家生活的深入刻画,展现了金朝时期农村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对于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农耕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与赞美。
镜中肠断绝,愁万种、不分明。
正柳忆乌啼,云迷马角,惆怅前生。
东风恰吹恨到,又酸酸楚楚两眉横。
怪底檐花如雨,杜鹃长是吞声。昭阳粉黛记将迎。
翠袖五铢轻。忽凄管催霜,繁笳沸月,好梦难成。
休言画工妆点,便浅啼微笑也心惊。
惭愧红尘断梗,负他碧涧香羹。
无赖鹦哥,谁遣唤、花枝醒。阑干外、愁潮恨岭。
一步妆台,受不起、加餐信。风静。漾帘栊,回头小影。
有限天涯,载得了、垂杨病。销魂牒、权时拜领。
说谎高唐,可好托、春衾性。难听。长叹与、清钲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