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太宰二山杨老先生奉诏存问二首·其二》
《寿太宰二山杨老先生奉诏存问二首·其二》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归来时事转嚣然,宪老犹闻忆旧贤。

几杖重看中谒赐,牢尊特自尚方传。

期当潞国还朝日,数过磻溪遇猎年。

尺一临门应有问,酬恩何策且回天。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名为《寿太宰二山杨老先生奉诏存问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杨老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赞誉。

首句“归来时事转嚣然”,描绘了杨老先生归隐后,外界世事纷扰,动荡不安的情景。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写照,也是对杨老先生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赞美。

接着,“宪老犹闻忆旧贤”一句,表达了人们对杨老先生的怀念与尊敬。这里的“宪老”是对杨老先生的尊称,强调了他的身份和地位。同时,通过“忆旧贤”这一表述,展现了杨老先生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几杖重看中谒赐,牢尊特自尚方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杨老先生受到朝廷的尊崇与礼遇。通过“几杖”、“中谒赐”、“牢尊”、“尚方传”等词语,形象地展示了杨老先生作为朝廷重臣的荣耀与威严。

“期当潞国还朝日,数过磻溪遇猎年”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杨老先生功绩的肯定和对其未来的期待。这里引用了潞国和磻溪的典故,象征着杨老先生的功勋和智慧,以及他可能在未来再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希望。

最后,“尺一临门应有问,酬恩何策且回天”两句,表达了对杨老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未来行动的期待。通过“尺一”这一古代传达诏令的工具,暗示了杨老先生将受到朝廷的重视和询问。而“酬恩何策且回天”则表达了对杨老先生如何回报国家恩情的期待,同时也蕴含了对杨老先生能够扭转乾坤、解决国家难题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老先生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关怀以及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诗中充满了对杨老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题延平张相公庙·其二

匪躬尽瘁握机权,虽值时危亦晏然。

况有式乾遗奏在,若教勇退更身全。

(0)

游云台寺观梅·其一

满树轻明玉雪香,不容累月驻清芳。

似闻天上怜花好,急敕丁神下取将。

(0)

望夕

一点射窗明已足,三更当户意慵看。

竹篱茅舍心安处,不羡乘风到广寒。

(0)

和柯东海趣归韵

尘土三年事一官,归心如马脱鞿鞍。

莫嫌头发半斑白,留得双眸看岁寒。

(0)

和方丞·其二

平生笔健足神奇,况复高怀与古期。

台阁风流今贰令,不妨时出解颐诗。

(0)

刺桐·其一

名字传舆志,风流欠画图。

高花人不采,留得映栖乌。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