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重恩光,骢马饰金装。
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
歙野山川动,嚣天旌旆扬。
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
电断冲胡塞,风飞出洛阳。
转战磨笄俗,横行戴斗乡。
手擒郅支长,面缚谷蠡王。
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
騕袅青丝骑,娉婷红粉妆。
三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
谁堪坐愁思,罗袖拂空床。
侠客重恩光,骢马饰金装。
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
歙野山川动,嚣天旌旆扬。
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
电断冲胡塞,风飞出洛阳。
转战磨笄俗,横行戴斗乡。
手擒郅支长,面缚谷蠡王。
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
騕袅青丝骑,娉婷红粉妆。
三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
谁堪坐愁思,罗袖拂空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侠客的英勇形象,开篇“侠客重恩光,骢马饰金装”便展现了侠客不凡的气质与威仪。随后,“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则写出了侠客听闻边塞告急之时,迅速驰援的英勇场面。这一段通过动作描写,凸显了侠客的武勇与责任感。
紧接着,“歙野山川动,嚣天旌旆扬”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战场上的激烈气氛和侠客所穿戴的装饰在战乱中依然威风。而“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则是对武器的描写,不仅展示了侠客武装之精良,更通过与自然景象的比较,衬托出武器的锋锐与冷冽。
“电断冲胡塞,风飞出洛阳”此句通过对比天气和速度,表现了侠客战斗时的迅猛与力量。这一段落笔轻快,给人以激荡之感。
而后,“转战磨笄俗,横行戴斗乡”则描绘了一种战争中的常态,侠客在战乱中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风采。此处“磨笄俗”与“戴斗乡”形成对比,既强调了侠客的特立,也映衬出战乱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破坏。
接下来的“手擒郅支长,面缚谷蠡王”是对侠客战斗胜利的具体描写。通过捕捉敌将的动作,显示了侠客的武功与战斗力。
随后,“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则是一个转折点,诗人通过“小妇”的怨愁,传达出战争给平民带来的苦难和哀怨。这一句不仅是情感上的转变,也为全诗增添了一种深远的情怀。
紧接着,“騕袅青丝骑,娉婷红粉妆”中的“騕袅青丝骑”与之前的侠客形象形成对比,这里通过女性形象的描绘,更突显了战争中男女两性的不同遭遇和情感。同时,“娉婷红粉妆”的美丽与其后的哀怨形成鲜明对照,凸显了战争带来的毁灭。
最后,“三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则是对流离失所的百姓和归心似箭的鸿雁做出的描绘。这里的“三春”与“八月”,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了战争长久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家园的深切思念。
全诗最后,“谁堪坐愁思,罗袖拂空床”则是一个总结。这一句通过“谁堪”二字的设问,传达出诗人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痛苦与无奈的情感。同时,“罗袖拂空床”这个动作形象既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也映射出内心深处的哀思。这一句收束全诗,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心灵印记。
万松晨度马蹄疾,五水春来湖草长。
官柳弄烟天已曙,山花无人风自香。
涛痕石碛记江路,桧楫兰舟摇夕阳。
送我不如归去也,啼规夹岸切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