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贡珠玑,西蜀进罗绮。
到京未晨旦,一一见天子。
如何贤与俊,为贡贱如此。
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
吾闻古圣人,射宫亲选士。
不肖尽屏迹,贤能皆得位。
所以谓得人,所以称多士。
叹息几编书,时哉又何异。
南越贡珠玑,西蜀进罗绮。
到京未晨旦,一一见天子。
如何贤与俊,为贡贱如此。
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
吾闻古圣人,射宫亲选士。
不肖尽屏迹,贤能皆得位。
所以谓得人,所以称多士。
叹息几编书,时哉又何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正乐府十篇·贱贡士》。诗中的“南越贡珠玑,西蜀进罗绮”两句描写了远方的地方向朝廷进献珍贵的物品,如同今天的贡品贸易,但诗人的态度却是批评的。他通过这些行列出的一系列奢侈品质疑问“如何贤与俊,為贡贱如此”,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怀疑。
诗人接着提到自己所处的困境,感叹“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这里,他可能在暗示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赏识,只能仰望那些得以展现才能的人。接下来,“吾闻古圣人,射宫亲选士。不肖尽屏迹,贤能皆得位。”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选拔人才的理想状态的赞美,那时的圣明君主能够发现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才,而那些无能之辈则被排除在外。
最后,“所以谓得人,所谓多士。叹息几编书,时哉又何异。”诗人感慨万千,通过对古代选贤与今朝相比,表达了对当下时事的无奈和不满,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深深忧虑。这首诗反映出了作者对于古代选拔制度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政治生态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