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暖云烘,趁晴烟,放鸭人来侵晓。
一碧净无尘,东风软,已遣游丝先扫。
垂杨影里,钓钩挂出筠竿小。
有女浣纱偏耐坐,茵衬渔矶芳草。
几篙新涨粼粼,指红桥雁齿,前痕没了。
正喜报方生,双双鲤、知有天涯书到。绿波渺渺。
渔郎去后桃源悄。
遮莫重来寻旧路,流尽落花多少。
十里暖云烘,趁晴烟,放鸭人来侵晓。
一碧净无尘,东风软,已遣游丝先扫。
垂杨影里,钓钩挂出筠竿小。
有女浣纱偏耐坐,茵衬渔矶芳草。
几篙新涨粼粼,指红桥雁齿,前痕没了。
正喜报方生,双双鲤、知有天涯书到。绿波渺渺。
渔郎去后桃源悄。
遮莫重来寻旧路,流尽落花多少。
这首清代诗人殷秉玑的《南浦·春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春日图景。开篇“十里暖云烘,趁晴烟,放鸭人来侵晓”写的是清晨时分,温暖的云雾弥漫在十里长堤,趁着晴朗的炊烟,放鸭的人们早早地来到河边。接着,“一碧净无尘,东风软,已遣游丝先扫”描绘了湖面碧绿如镜,微风轻轻拂过,连游丝都似乎被东风温柔地清扫干净。
“垂杨影里,钓钩挂出筠竿小”描绘了垂柳依依的岸边,钓鱼者悠闲地挂着细竹竿垂钓。女子在旁边浣纱,静静地坐着,增添了宁静的氛围。“有女浣纱偏耐坐,茵衬渔矶芳草”进一步刻画了渔村生活的恬淡与和谐。
“几篙新涨粼粼,指红桥雁齿,前痕没了”描述了河水上涨,泛起微微波纹,指向远处的红色小桥,仿佛雁齿般的桥梁倒映在水中,过去的痕迹已被新水淹没。接下来,“正喜报方生,双双鲤、知有天涯书到”表达了收到远方书信的喜悦,寓意着鱼儿传递的信息带来了远方的消息。
最后,“绿波渺渺。渔郎去后桃源悄”以悠远的绿色水面和渔夫离去后的静谧,暗示了桃花源般的隐逸生活。然而,“遮莫重来寻旧路,流尽落花多少”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暗示即使想再寻觅过去的美好,也只剩下满地落花。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优美,画面生动,情感细腻,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田园风光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深深体验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邂逅梅花同作客,此理虽龟亦难食。
道人无眼自超群,定里观之想应得。
为惜花开将及时,枕上朝朝问天色。
自是春工力尚坚,一向风头来自北。
昨夜雪深几一尺,不觉起来欲跳踯。
雪过春回固可期,聊与此花为畛域。
今朝举头消息别,物理人情原未坼。
绿萼柔条宛相契,正色真香净如拭。
更烦妙语为诠评,莫遣尘根迷夙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