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得柴扉拥翠稠,苜栏尤喜报琼投。
閒居似有贻家术,召对惭无代国谋。
却爱新巢看燕语,更怜迁木听莺求。
相将正好过藤杖,萝月依稀欲上楼。
结得柴扉拥翠稠,苜栏尤喜报琼投。
閒居似有贻家术,召对惭无代国谋。
却爱新巢看燕语,更怜迁木听莺求。
相将正好过藤杖,萝月依稀欲上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首联“结得柴扉拥翠稠,苜栏尤喜报琼投”以“柴扉”和“翠稠”描绘出自然环境的生机勃勃,“苜栏尤喜报琼投”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苜蓿栏杆以喜悦之情,仿佛在欢迎着琼玉般的访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颔联“閒居似有贻家术,召对惭无代国谋”表达了诗人对于闲居生活的思考,似乎在探索如何将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传递给家人,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在国家大事上有所作为的自谦与愧疚。
颈联“却爱新巢看燕语,更怜迁木听莺求”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人喜爱观察新巢中燕子的呢喃细语,怜惜迁徙树木上黄莺的求偶鸣叫,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尾联“相将正好过藤杖,萝月依稀欲上楼”则以行动呼应心境,诗人打算与友人一同散步,借助藤杖行走在山间小径,月光下的藤蔓仿佛引路,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责任与国家大义的反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桂枝。
枯桑叶易零,疲客心易惊。
今兹亦何早,已闻络纬鸣。
回风灭且起,卷蓬息复征。
怆怆簟上寒,凄凄帐里清。
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临堂观秋草,东西望楚城。
白杨方萧瑟,坐叹从此生。
揽泪访亭候,兹地乃闽城。
万古通汉使,千载连吴兵。
瑶涧夐崭崒,铜山郁纵横。
方水埋金雘,圆岸伏丹琼。
下视雄虹照,俯看彩霞明。
桂枝空命折,烟气坐自惊。
剑径羞前检,岷山惭旧名。
伊我从霜露,仆御复孤征。
楚客心命绝,一愿闻越声。
巡青史之残诰。览朱管之遗册。惟鲁滨之一叟。
信衔道而探寂。世艰险而多阻。君英明而不革。
讲业兮齐卫。论精兮汴泗。子之说兮义已秘。
成贾郑之雄理。可黄何之壮思。惜古人之取才。
瞰青云而靖意。意恬怅兮有端。才嶒峻兮可观。
宪妫禹而折法。袭仁谊而求安。不嬿婉于戚施。
宁踸踔于马兰。俾后生之庶士。鉴明德之音翰。
惟山中兮寂寞。沉忧思兮无从。石红青兮百叠。
山浓淡兮万重。日下兮□□。月出兮铜峰。
竹色兮拂户。水气兮绕窗。味哲人之遗珍。
折片句兮忘老。嘉石门之埋名。怜柳子之沈道。
书吴伯于衣袖。镂颜子于心抱。筹出处之叔仲。
酌言默之多少。若妙行与上灵。非积学之所绍。
至游夏以升降。幸砥心而勿夭。
《杂三言五首·其三镜论语》【南北朝·江淹】巡青史之残诰。览朱管之遗册。惟鲁滨之一叟。信衔道而探寂。世艰险而多阻。君英明而不革。讲业兮齐卫。论精兮汴泗。子之说兮义已秘。成贾郑之雄理。可黄何之壮思。惜古人之取才。瞰青云而靖意。意恬怅兮有端。才嶒峻兮可观。宪妫禹而折法。袭仁谊而求安。不嬿婉于戚施。宁踸踔于马兰。俾后生之庶士。鉴明德之音翰。惟山中兮寂寞。沉忧思兮无从。石红青兮百叠。山浓淡兮万重。日下兮□□。月出兮铜峰。竹色兮拂户。水气兮绕窗。味哲人之遗珍。折片句兮忘老。嘉石门之埋名。怜柳子之沈道。书吴伯于衣袖。镂颜子于心抱。筹出处之叔仲。酌言默之多少。若妙行与上灵。非积学之所绍。至游夏以升降。幸砥心而勿夭。
https://shici.929r.com/shici/DyNHMk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