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桑叶易零,疲客心易惊。
今兹亦何早,已闻络纬鸣。
回风灭且起,卷蓬息复征。
怆怆簟上寒,凄凄帐里清。
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临堂观秋草,东西望楚城。
白杨方萧瑟,坐叹从此生。
枯桑叶易零,疲客心易惊。
今兹亦何早,已闻络纬鸣。
回风灭且起,卷蓬息复征。
怆怆簟上寒,凄凄帐里清。
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临堂观秋草,东西望楚城。
白杨方萧瑟,坐叹从此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萧瑟的秋天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凄凉的心境和对往事的回忆。
“枯桑叶易零,疲客心易惊。”这里用枯桑叶的容易飘落来比喻旅途中人的心情,也许是因为秋天的萧瑟景象触发了诗人对于游子离索、漂泊异乡的感慨。
“今兹亦何早,已闻络纬鸣。”这两句则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寒冷,甚至能听到蜘蛛网上的露水结冰的声音,表现出秋天的早晨尤为凛冽。
“回风灭且起,卷蓬息复征。”秋风吹过草丛,带走了枯萎之物,又重新吹拂起来,这也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描写,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不定与无常。
“怆怆簟上寒,凄凄帐里清。”秋夜的寒意渗透到床褥之中,即便是在温暖的被窝里,也难以免俗的清冷感受。这里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孤寂。
“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随着夜晚的深入,对往事的回忆愈发浓烈,早晨的霜露却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临堂观秋草,东西望楚城。”诗人站在厅堂前,看着成片的秋草,又向东向西眺望着远方的楚国古城,这里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与个人的渺小感慨。
“白杨方萧瑟,坐叹从此生。”最后,诗人面对萧瑟的白杨树,不禁长叹,感慨万千,从今以后的人生似乎也随着秋天的景色而变得凄凉起来。
伏虎何年寺,閒来偶一登。
乍随攲径入,还向曲栏凭。
山晚烟光澹,天寒水气澄。
斜阳双去鸟,野渡一归僧。
驯鸽栖祇树,清猿啸古藤。
飞楼风外笛,孤塔月中灯。
已悟西来意,因参最上乘。
欣陪支遁语,聊此涤尘膺。
良人家住燕山阳,春花为颜玉为裳。
别来不觉已十霜,两地相思空断肠。
肠断断兮愁欲绝,倚阑共对天边月。
月圆仍缺缺仍圆,相思相见还相别。
别来消息不曾闻,几见梅花长梦君。
君意悠悠川上水,妾心脉脉陇头云。
陇头云,川上水,岁岁年年祇如此。
水流云散自有时,惟有此情无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