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爵山》
《天爵山》全文
宋 / 张舜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耕者志于食,否则馁继之。

学者志于道,一为好爵縻。

本自不营利,间或与利期。

朝日入而处,暮日仰而思。

浮云蔽蔀屋,见前当自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ānjuéshān
sòng / zhāngshùnmín

gēngzhězhìshífǒuněizhī

xuézhězhìdàowèihǎojué

běnyíngjiānhuò

cháoérchùyǎngér

yúnjiànqiándāngzhī

翻译
耕者的目标在于获取食物,否则饥饿就会接踵而至。
学者的目标在于追求真理,有时为了功名利禄而努力。
他们原本并不追求私利,但偶尔也会期待得到一些好处。
他们在早晨太阳升起时开始劳作,傍晚太阳下山时还在思考。
如同浮云遮蔽了小屋,眼前的事物应当自己明了。
注释
耕者:指农夫。
志于食:专注于获取食物。
馁:饥饿。
继之:接着发生。
学者:指求学之人。
志于道:追求真理。
好爵縻:好的官职或地位。
营利:谋取私利。
间或:偶尔。
期:期待。
朝日:早晨的太阳。
处:工作。
暮日:傍晚的太阳。
思:思考。
浮云:比喻困难或障碍。
蔀屋:小屋。
见前:眼前的状况。
自知:自己明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夫与学者对于生活态度的不同哲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纯粹生活追求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耕者和学者的志趣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物质欲望的淡泊。

"耕者志于食,否则馁继之。" 这两句写出了农夫对于食物的渴望,只有在吃饱了才能摆脱饥饿的困扰,这是出于生存的基本需求。

接下来的 "学者志于道,一为好爵縻。" 则表达了学者的追求是道德和知识,他们对于精神上的成就,比如品行高尚或者学识渊博,更为重要。

"本自不营利,间或与利期。" 这里显示诗人本身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有时也会考虑到实际的利益问题,表现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实用态度。

"朝日入而处,暮日仰而思。"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诗人都保持着思考和居住的状态,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最后 "浮云蔽蔀屋,见前当自知。" 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即使外界有诸多迷雾,但只要内心明澈,就能看清真相和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智慧与宁静。

作者介绍
张舜民

张舜民
朝代:宋   字:芸叟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生辰:1065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猜你喜欢

浣溪沙·其二

还忆春江三五月,阑干倚处花如雪,墙外鸟声啼遍彻。

乍抛残梦无人说,閒剔银釭寒自怯,遥夜时闻金漏咽。

(0)

摊破浣溪沙

一夜西风碧已残,登楼谁更倚阑看。

道是重衾推未起,不胜寒。

满地流尘双枕寂,弥天零露一灯閒。

回遍柔肠心又远,梦来难。

(0)

好女儿·其三从隅师偶游

约到黄昏,打叠温存。便相从、缓步秋风里。

试循行曲道,暗寻深巷,轻叩閒门。

此地帘重窗锁,正依约、隔灯痕。

算当时、亦有人如玉,且分金索笑,解衣催梦,灭烛销魂。

(0)

竹枝歌·其六

山深瘴暖霜露乾,夜长无衣犹苦寒。

平生有似麋与鹿,一旦白发已百年。

(0)

客居·其一

蓬龙云骑走天涯,纵复端居昧岁华。

开卷古人如在梦,挥杯尘物又争哗。

秋深路远难听雨,地僻庭空忽见花。

心识雁鸿纵不到,凫飞惊看一行斜。

(0)

茄留社

自有蛮儿能汉语,谁言冠冕不相宜?

叱牛带雨晚来急,解得沙田种芋时。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