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行曲折度平冈,乱竹疏松荫佛场。
乞得曲肱方席地,秋风送我上羲皇。
蛇行曲折度平冈,乱竹疏松荫佛场。
乞得曲肱方席地,秋风送我上羲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通过对蛇形小道、疏松竹荫和佛堂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片清净之地,以便沉思冥想。
"蛇行曲折度平冈"中,"蛇行"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小道蜿蜒曲折,"度平冈"则表明这条小道穿越过平坦的山冈。这样的开篇,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迷人的自然风光图。
"乱竹疏松荫佛场"一句,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乱竹"给人以繁茂之感,而"疏松"则暗示了一种空旷和宁静,"荫佛场"则让人联想到这里可能是一个供奉佛像的清净之所。
接着,诗人的愿望表达得非常直接:"乞得曲肱方席地"。"乞得"表明一种渴望,而"曲肱"和"方席地"则是对一个舒适安静环境的具体描绘,是诗人希望拥有一个可以盘腿而坐,进行沉思的空间。
最后一句"秋风送我上羲皇",通过秋风这一季节性元素,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这里的"羲皇"往往指代古代圣明的君主,如黄帝等,但在此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或理想中的美好之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心灵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千种繁春,春已去、翩然远迹。
谁信道、荼枝上,静中留得。
晓镜洗妆非粉白,晚衣弄舞余衫碧。
粲宝钿、珠珥不胜持,浓阴夕。
金翦度,还堪惜。
霜蝶睡,无从觅。
知多少、好词清梦,酿成冰骨。
天女散花无酒圣,仙人种玉惭香德。
怅攀条、记得鬓丝青,东风客。
津鼓冬冬,三老醉、知谁留得。
都不记、琵琶洲畔,草青江碧。
桃李春风吹不断,烟霞秋兴清无极。
怅樽前、桂子有余香,曾相识。
残雨昼,初凉夕。
高烛烂,新醅白。
长歌断,欢意不如愁色。
父老能寻循吏传,关河暂枉诸侯客。
待日边、一纸诏黄飞,胜相忆。
赐被薰炉,曾同见、官槐重绿。
时归看、绮疏叠嶂,楚腰翻曲。
君过蓬山轻岁月,我怀庐阜分符竹。
道别离、待得再归来,人应俗。
春欲动,醅初熟。
追一笑,森三玉。
且相对青眼,共裁红烛。
小语人家闲意态,浅寒都下新装束。
念平生、和雨醉东风,从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