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中普门长老乞语》
《吴中普门长老乞语》全文
明 / 杨循吉   形式: 古风

普门在何处,莫向海门寻。

只此吴城中,便有紫竹林。

古以水与月,而赞白衣士。

举头即见月,掘地即得水。

朴哉明长老,今往住普门。

济度说已尽,我复将何言。

虽然无可言,愿且举水月。

月在水中明,此理分明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ménchánglǎo
míng / yángxún

ménzàichùxiànghǎiménxún

zhīchéngzhōng便biànyǒuzhúlín

shuǐyuèérzànbáishì

tóujiànyuèjuéshuǐ

zāimíngchánglǎojīnwǎngzhùmén

shuōjìnjiāngyán

suīrányányuànqiěshuǐyuè

yuèzàishuǐzhōngmíngfēnmíngshuō

鉴赏

这首明代杨循吉的《吴中普门长老乞语》是一首禅宗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普门长老的敬仰和对佛法的领悟。首句“普门在何处,莫向海门寻”,暗示普门并非外在的实物,而是内心的清净之地,不必向外追逐。接着,“只此吴城中,便有紫竹林”进一步强调了佛法无处不在,就在日常生活中。

“古以水与月,而赞白衣士”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出水与月的空灵与智慧,象征着普门长老的品格如同白衣士般纯洁。后两句“举头即见月,掘地即得水”,形象地说明了修行的境界,即在寻常中见真谛。

“朴哉明长老,今往住普门”直接点出主角,赞美长老的朴实与悟性。接下来,“济度说已尽,我复将何言”表达了长老已经将教诲传达完毕,诗人无话可说,但仍然希望借“水月”这一意象来深化理解。

最后两句“月在水中明,此理分明说”再次强调了月与水的相互映照,寓意真理如月光般清晰可见,通过“水月”之说,诗人传达了对普门长老智慧与佛法的深深敬仰。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作者介绍

杨循吉
朝代:明

(1458—1546)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君谦。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好读书,每得意则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称“颠主事”。以多病,致仕居支硎山下,课读经史。性狷介,胸襟狭隘,好持人短长。武宗南巡至南京,召赋《打虎曲》称旨,令改武人装,随从左右,常使为乐府、小令,以俳优待之。循吉以为耻而辞归。晚年落寞,更坚癖自好。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多种。
猜你喜欢

登齐山

路出南堤思洒然,乌藤点点破苔圆。

山腰仄塞元无路,洞底虚无别有天。

六月清风醒客醉,千丛怪石伴僧禅。

近人登览方为贵,从此匡庐不直钱。

(0)

大风

万窍轩轩渐怒号,坐来浑怕屋山摇。

洞庭曾听咸池乐,吴会饱闻沧海潮。

此地风声真有似,残春人意正无聊。

云师又洒天街雨,明日千宫好上朝。

(0)

故县遇风二首·其二

积雨成湖客路长,春风掀搅意何狂。

残云吹尽真天力,乞我晴明入帝乡。

(0)

萧叶二子夜过

褐衣曾替衮衣愁,肉食谁知藿食忧。

斩马尚方无可借,夜深灯下看吴钩。

(0)

句·其十二

使君麾盖傲烟霞。

(0)

巡按睦州过乌龙山

群山衮衮卷波涛,举手天门尺五高。

尘土多年昏病眼,犹能千里见秋毫。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