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暮行过已隔年,相将长揖谢高天。
似怜穷佛添花雨,肯为寒儒铺白毡。
权作江梅当折赠,漫敲石火任烹煎。
饥肠宛转浇应遍,又是赓酬第一篇。
昨暮行过已隔年,相将长揖谢高天。
似怜穷佛添花雨,肯为寒儒铺白毡。
权作江梅当折赠,漫敲石火任烹煎。
饥肠宛转浇应遍,又是赓酬第一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新年之际共同面对大雪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首联“昨暮行过已隔年,相将长揖谢高天”,开篇即以“隔年”二字点出时间的流逝,同时通过“长揖”这一古代礼节,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以“谢高天”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感激。
颔联“似怜穷佛添花雨,肯为寒儒铺白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雪花比作“花雨”,既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景象,又巧妙地将雪花与佛家的“花雨”联系起来,寓意着吉祥和祝福。同时,“白毡”一词则生动地描绘了雪覆盖大地的场景,也暗含了对寒儒(寒门之士)的关怀与温暖。
颈联“权作江梅当折赠,漫敲石火任烹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大雪比作“江梅”,既是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权作”二字体现了诗人随性而为的态度,而“折赠”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后半句“漫敲石火任烹煎”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美食的欢乐场景,体现了生活的乐趣和人情的温暖。
尾联“饥肠宛转浇应遍,又是赓酬第一篇”,以“饥肠”形容内心的渴望,通过“浇应遍”表达了满足感,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的活动——“赓酬”,即相互酬答,体现了诗人们在节日里欢聚一堂、畅谈诗文的场景。最后一句“又是赓酬第一篇”不仅呼应了题目中的“元旦大雪同苏筑赋”,也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诗人们将继续以诗歌的形式,记录和分享彼此的生活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新年大雪中相聚的温馨场景,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充满了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
轻舟俯淮流,千里不见山。
披衣起清晓,忽睹青孱颜。
始觉客愁散,顿忘行路艰。
安得策飞筇,一造幽人关。
翻思在山日,午岩厌登攀。
物少乃足贵,不在美恶间。
役夫告我言,此下栖神奸。
嘘气成江河,须臾驾冈峦。
僧伽大威力,困彼一掬慳。
石岩下无底,系以千连环。
至今风涛夕,犹闻响珊珊。
茫茫淮泗流,禹功不可刊。
传寄乃由谁,此语当重删。
作诗寄崖石,庶以开愚顽。
拂尘启弊箧,忽揽故人诗。
抚迹疑若存,惊逝杳难追。
忆昔吴苑游,文采众所推。
名谈析妙理,华襟吐芳词。
予时侨城北,高斋临清池。
焚兰延佳月,对酒弹清丝。
谁云兹夕欢,乃为千载期。
冥漠游魂远,凄凉亲翰遗。
墨尘尚流馥,纸弊犹含滋。
玩此涂洒泽,想君哦咏时。
华章未及报,厚意良已亏。
收竟一长恸,林风响余悲。
想当写寄日,兹感君讵知。
绿竹有异质,夙著风人篇。
猗猗瞻淇隈,翟翟怀卫泉。
拾遗美形容,复有娟净言。
微植被奖饰,丽句永流传。
若人同所尚,掇辞以名轩。
攒玉矗森爽,编翠郁芊绵。
鲜标贯寒日,密叶冒清涟。
遥想佳雨余,静对罢鸣弦。
濡翰传霜节,搦管题春妍。
聊探词咏妙,默寄图绘宣。
逝将泛涛江,息驾依名园。
攀枝扫凉月,憩阴濯寒烟。
虽微求羊高,请附嵇阮贤。
缄诗附所爱,缠系日为年。
玄天无烈风,江水日夜清。
驰波渺东注,回流抱神京。
至哉钟水德,乃以龙为名。
舟樯万方合,雄丽殊百城。
昔云天堑险,今作衣带萦。
山川迹不改,人理有代更。
下马入官船,兹焉始孤征。
祀事有常期,中心念王程。
俯视万仞渊,不啻沟浍平。
涉川古所戒,事重躯命轻。
冻雨不成雪,客行利新晴。
回睇三山外,残阳霭余明。
江神不扬波,归流澹且平。
使者诚寡德,国家育威灵。
笳鼓发中州,棹歌悲且清。
酾酒凌长风,篇翰倏已成。
常读《皇华》章,征夫任匪轻。
愧无咨询效,何以答圣情。
日长侍立南薰殿,圣主从容正开卷。
内臣如鹄拥图书,诏许近前曾一见。
玉躞金题照眼新,三王二李迹未陈。
妙笔森芒洞冥漠,乃知今人非古人。
归来三叹北窗下,开屏见此新图画。
流淙百折挂石梁,古木寒松势相亚。
木末何人一草庐,山泉之人昔所居。
鸿胪寺里晚朝下,对此高堂心郁纡。
华亭柳湖眼中见,武陵桃源路岂殊。
老夫曾住康王谷,五老香炉映飞瀑。
乱来井臼今可存,因尔高歌望黄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