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君著意占残春,得得迟开亦有因。
曾与掖垣留故事,又来淮海伴词臣。
日烧红艳排千朵,风递清香满四邻。
更爱枝头弄金缕,异时相对掌丝纶。
东君著意占残春,得得迟开亦有因。
曾与掖垣留故事,又来淮海伴词臣。
日烧红艳排千朵,风递清香满四邻。
更爱枝头弄金缕,异时相对掌丝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珍视。"东君著意占残春,得得迟开亦有因"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最后美好的挽留与理解,不急不躁地欣赏每一个细节。"曾与掖垣留故事,又来淮海伴词臣"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那些在城墙之上所共度的岁月,如今又在淮河之滨寻找旧日的文字伙伴。
接下来的两句"日烧红艳排千朵,风递清香满四邻"生动地描绘了芍药花盛开的情景。阳光照耀下,花朵如火焰般燃烧着,一朵接着一朵开放,而花的清香随着微风飘散至周围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两句"更爱枝头弄金缕,异时相对掌丝纶"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细腻之处的喜爱。芍药花的黄色花蕊如同精致的金线,而在不同的时间里,与之相对而立,手中轻握着那些柔软的花丝,这份静谧与美好仿佛可以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最后余晖的描绘,以及对芍药花独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对过往时光的温柔怀念。
杏烟娇湿鬓。过杜若汀洲,楚衣香润。回头翠楼近。
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归鞭隐隐。
便不念、芳盟未稳。
自箫声、吹落云东,再数故园花信。谁问。
听歌窗罅,倚月钩阑,旧家轻俊。芳心一寸。
相思后,总灰尽。
奈春风多事,吹花摇柳,也把幽情唤醒。
对南溪、桃萼翻红,又成瘦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