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甘泉师登白云山》
《从甘泉师登白云山》全文
明 / 庞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白云古洞经三变,变入尼山亦快哉。

坐玉江楼移旧榻,著书云路有新台。

九龙混混源头出,双蝶翻翻天际来。

何幸小生随杖屦,傍蹊赢得剪蒿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庞嵩在甘泉师的陪同下登临白云山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白云古洞经三变”,以“白云”、“古洞”为背景,暗示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历史的悠久,通过“三变”一词,巧妙地表达了自然景观随着时间流转而产生的变化,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

接着,“变入尼山亦快哉”一句,将白云山与尼山相提并论,尼山是孔子的诞生地,这里用以象征知识与智慧的源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双重美的欣赏与赞叹。

“坐玉江楼移旧榻,著书云路有新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楼阁中的生活场景,他不仅享受着自然风光,还在这里进行著书立说,追求知识的积累与传播,体现了文人墨客的高远志趣和对学问的不懈追求。

“九龙混混源头出,双蝶翻翻天际来”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间溪流和空中飞舞的蝴蝶,九龙混混象征着山泉的清澈与活力,双蝶翻翻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景色,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最后,“何幸小生随杖屦,傍蹊赢得剪蒿莱”表达了诗人对能与甘泉师一同登山的幸运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云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之乐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庞嵩
朝代:明   字:振卿   籍贯:广东南海

庞嵩,字振卿,学者称弼唐先生,广东广州府南海县张槎弼唐村人(今属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后任应天府通判,代理府尹八年。后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升郎中。调任云南曲靖知府,晚年受聘至西宁县(今郁南)讲学,培养生员不少。著有《太极解图书解》、《弼唐遗言》和《弼唐存稿》。
猜你喜欢

程朱之学·其三

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

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

岂难定邪正,未足容臧否。

世有颜孟徒,一鼓俘其垒。

独惟一妖鸟,来自昆崙趾。

其高出天地,其毒踰蛇豕。

名公不能辨,韩愈亦窃喜。

高士溺其深,愚夫乐其鄙。

精散不知收,魂飘不能止。

五典潜扫除,三纲悉沦委。

遂令四海人,没溺怀襄水。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仁哉天地心,特出程朱子。

(0)

孟子.有物有则

大而天地无边际,细入无伦极眇绵。

一器之中涵一理,随其所在莫非天。

(0)

隐屏

排云抵雨立虚空,端正方严万壑中。

好去明堂充宁倚,不应留此伴仙翁。

(0)

咏史·其一蜀先主

两得徐州不自由,中原应不恋炎刘。

孙曹袁吕非蟊贼,五采龙文在益州。

(0)

咏史·其七蜀先主

养虎荆州岁欲阑,一家豚犬不胜安。

振振公族麟之角,妄作山林猛兽看。

(0)

咏史·其一刘裕

云雨蛟龙无世无,睡中往往失明珠。

比干七窍天何惜,不付曹瞒与寄奴。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