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道院述怀二首·其一》
《道院述怀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学道已非生死流,极知心外更何求。

理穷性尽命亦至,气住神全形自留。

大药一炉真度世,孤桐三尺可忘忧。

故人怪我归来晚,太华峰头又素秋。

(0)
翻译
我已经不再追求生死的流转,深知内心之外再无他求。
理解了道理,达到了本性,生命的意义也就随之而来,气息稳定,精神饱满,形体自然留存。
炼制的大药足以普度世人,三尺孤桐足以忘却忧虑。
老朋友责怪我归来的迟,此时华山之巅又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
注释
学道:修炼道术。
生死流:生死轮回。
极知:深悟。
心外:内心之外。
更何求:不再有任何追求。
理穷:道理透彻。
性尽:本性完全领悟。
命亦至:生命的意义也达到。
气住:气息稳定。
神全:精神饱满。
形自留:形体自然留存。
大药:比喻修炼的成果或灵丹妙药。
真度世:真正救世。
孤桐:象征高洁的品质或孤独的坚守。
忘忧:忘却忧虑。
故人:老朋友。
怪我:责怪我。
归来晚:回来得太晚。
太华峰头:华山之巅。
素秋:秋季的白色,象征清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道院述怀二首(其一)》。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修道的理解和追求。首句“学道已非生死流”表明他已经超越了生死的世俗观念,进入了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接着,“极知心外更何求”强调了他内心深处的满足,认为在精神层面已经没有其他追求。

“理穷性尽命亦至”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通过深入理解道理,人性达到极致,生命的意义也随之实现。而“气住神全形自留”则描绘出一种内在的宁静与和谐,形体也因此得以保全。

“大药一炉真度世”运用象征手法,将道家修炼比作炼制能拯救世人的灵丹妙药,表达出诗人希望通过修道来济世救人的愿望。最后两句“孤桐三尺可忘忧”以孤桐自比,寓意即使身处简朴环境,也能忘却尘世忧虑,达到了忘我之境。

结尾“故人怪我归来晚,太华峰头又素秋”以友人惊讶于诗人归期之晚,以及太华山峰头又逢秋色,暗示了诗人修道时间之长以及他对自然的深深感悟,也流露出对尘世生活的淡淡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在道院中深思人生、追求精神解脱的心境,以及他对于道法自然、济世情怀的执着。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题钱叔宝秋瀑图·其二

绝栈悬崖水激车,白云深处有人家。

登楼最喜微霜度,染得枫林一树花。

(0)

赠王知白山人·其二

有意啼春花底鸟,无心出树岭头云。

挂瓢植杖空山里,独对心香不用焚。

(0)

题自写梅花赠曾元陟

楼头短笛日初勋,咽断江城片片云。

几度幽怀怜独夜,半输林雪半输君。

(0)

广川忆旧

当年裘马忆翩翩,雪洗雕翎血染鲜。

倚醉鸣弓寒月下,玉鞍双挂兔如拳。

(0)

王幼度明府为今大宗伯云杜李本宁先生犹婿余以本宁先生获交幼度盖三十馀年笔研友也先数岁宝安同社诸君子欲为余作特室于旗峰之阳且受廛矣甲子冬幼度以龙门令摄篆宝安喜而赋之得十六韵以先歌来暮者言非未同幸毋曰此饥鸟此阳鱎也

旗峰紫气照罗浮,借得神君卓鲁俦。

綵笔雄名吞七泽,青箱大业擅千秋。

烹鲜十室烦言偃,摄大三年乞仲由。

循吏能文真雅化,才人为政自风流。

不须长袖工新舞,更向原田舍旧谋。

琴榻柳藏宾阁寂,印床花覆讼庭幽。

看山应识金银气,破璧能令鬼蜮愁。

抚字喜闻先蔀屋,巡行莫惜访沧洲。

医疮已乏心头肉,照水须哀胯下瘤。

两境四民歌五裤,一贤二邑解全牛。

珠常还浦龙编户,海不扬波蜃结楼。

绮岁孔融曾御李,白头王粲欲依刘。

择枝绕月同飞鹊,避地浮家狎野鸥。

闵贡岂为安邑累,临邛休厌马卿游。

江头看竹还须主,不学君家老子猷。

(0)

观察洪公过访小园留酌赋谢·其二

墙东避世岂名高,抱瓮荷锄不惮劳。

花径祇应来竹杖,浚郊何意驻干旄。

朱华耀日追唐雅,綵笔凌云续楚骚。

尊酒论文频促膝,馀霞散绮满蓬蒿。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