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九华山》
《望九华山》全文
元 / 吴师道   形式: 古风

轻舟下池口,遥望青阳郭。

云间见九华,争先出锋锷。

参差敔背缺,峭锐圭首削。

竹箭拔春芽,芙蓉攒秋萼。

奇姿信明丽,远势仍联络。

下有岩谷幽,真灵谅兹宅。

诡哉末世士,强以名号托。

丹崖不受滓,青峰镇如昨。

千载知属谁,含情寄冥漠。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轻舟至池口,远眺青阳郭时所见之九华山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九华山的雄伟与秀丽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轻舟下池口,遥望青阳郭”,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乘坐小舟缓缓前行,目光投向远方的青阳郭,为接下来的山景描写埋下了伏笔。

接着,“云间见九华,争先出锋锷”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九华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壮丽景象,仿佛群峰竞秀,争相展示其尖锐的山峰,展现出山的峻峭与挺拔。

“参差敔背缺,峭锐圭首削”进一步刻画了九华山的形态各异,有的山峰如同敔背般参差不齐,有的则像圭首般峭立削尖,形象地展现了山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竹箭拔春芽,芙蓉攒秋萼”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中的竹林和芙蓉花比喻成拔春芽和攒秋萼的景象,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

“奇姿信明丽,远势仍联络”则赞美了九华山独特的姿态之美,以及其远观时连绵不绝的气势,强调了山的自然美与壮观。

“下有岩谷幽,真灵谅兹宅”描述了山脚下幽静的岩谷,暗示着这里可能是真正的灵迹所在,充满了神秘与深邃的气息。

最后,“诡哉末世士,强以名号托”表达了对那些试图以名利来附会自然之美的世俗之人的讽刺,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纯粹与不可亵渎。

“丹崖不受滓,青峰镇如昨”则赞美了九华山的山崖纯净无瑕,青色的山峰依旧如初,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纯净。

“千载知属谁,含情寄冥漠”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长久以来的归属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情感,将其寄托于深远的宇宙之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其的深情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俗功利的反思。

作者介绍
吴师道

吴师道
朝代:元   字:正传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生辰:1283—1344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猜你喜欢

送陈自新上永新·其三

元帅古郤縠,好客今郑庄。

庇人千万处,况乃敦同乡。

作客亦有时,为乐不可常。

油幕饱膏馥,勉尔归屠羊。

(0)

又用前韵谢人惠诗

士林柱石振文声,志乐林泉势利轻。

指日安车侪李氏,他时执爵等桓荣。

觌君风采心犹喜,惠我珠玑眼倍明。

今岁得为桃李客,始终是赖见交情。

(0)

双赠程洁庵十六首·其一

除却玄关窍,其他总不真。

无为终蹭蹬,有作枉劳辛!

(0)

次韵答友

天地等逆旅,利名俱恼人。

蓬莱三万里,庄木八千春。

白积巾中雪,红飞陌上尘。

人生行乐耳,杖履素相亲。

(0)

感秋

时光随过鸟,身世寄蜉蝣。

漠漠江云晚,萧萧塞雨秋。

杜陵长恋阙,王粲独登楼。

故国今戎马,南征尚未休。

(0)

看华严经

检点头颅只自怜,双轮相逼入颓龄。

销除蜗角千生业,凭仗龙宫半部经。

简事只嫌多鬓发,断淫先拟绝荤腥。

六时起坐疏钞里,剥啄由他不启扃。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