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下池口,遥望青阳郭。
云间见九华,争先出锋锷。
参差敔背缺,峭锐圭首削。
竹箭拔春芽,芙蓉攒秋萼。
奇姿信明丽,远势仍联络。
下有岩谷幽,真灵谅兹宅。
诡哉末世士,强以名号托。
丹崖不受滓,青峰镇如昨。
千载知属谁,含情寄冥漠。
轻舟下池口,遥望青阳郭。
云间见九华,争先出锋锷。
参差敔背缺,峭锐圭首削。
竹箭拔春芽,芙蓉攒秋萼。
奇姿信明丽,远势仍联络。
下有岩谷幽,真灵谅兹宅。
诡哉末世士,强以名号托。
丹崖不受滓,青峰镇如昨。
千载知属谁,含情寄冥漠。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轻舟至池口,远眺青阳郭时所见之九华山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九华山的雄伟与秀丽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轻舟下池口,遥望青阳郭”,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乘坐小舟缓缓前行,目光投向远方的青阳郭,为接下来的山景描写埋下了伏笔。
接着,“云间见九华,争先出锋锷”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九华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壮丽景象,仿佛群峰竞秀,争相展示其尖锐的山峰,展现出山的峻峭与挺拔。
“参差敔背缺,峭锐圭首削”进一步刻画了九华山的形态各异,有的山峰如同敔背般参差不齐,有的则像圭首般峭立削尖,形象地展现了山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竹箭拔春芽,芙蓉攒秋萼”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中的竹林和芙蓉花比喻成拔春芽和攒秋萼的景象,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
“奇姿信明丽,远势仍联络”则赞美了九华山独特的姿态之美,以及其远观时连绵不绝的气势,强调了山的自然美与壮观。
“下有岩谷幽,真灵谅兹宅”描述了山脚下幽静的岩谷,暗示着这里可能是真正的灵迹所在,充满了神秘与深邃的气息。
最后,“诡哉末世士,强以名号托”表达了对那些试图以名利来附会自然之美的世俗之人的讽刺,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纯粹与不可亵渎。
“丹崖不受滓,青峰镇如昨”则赞美了九华山的山崖纯净无瑕,青色的山峰依旧如初,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纯净。
“千载知属谁,含情寄冥漠”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长久以来的归属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情感,将其寄托于深远的宇宙之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其的深情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俗功利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