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霜花积几重,青山蜕骨走眠龙。
伊祈善卷俱陈迹,各向秋云占一峰。
红叶霜花积几重,青山蜕骨走眠龙。
伊祈善卷俱陈迹,各向秋云占一峰。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陵的壮丽景色,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气息。
首句“红叶霜花积几重”,以红叶和霜花交织的景象,渲染出深秋的冷艳与丰富层次感。红叶在霜雪的覆盖下,色彩更加鲜明,仿佛层层叠叠的画卷,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次句“青山蜕骨走眠龙”,将山比作“蜕骨”的巨龙,生动地描绘了山体的雄伟与动态之美。这里的“走眠龙”不仅展现了山的静态美,更赋予其动态的生命力,仿佛山中隐藏着沉睡的巨龙,随时准备苏醒。
第三句“伊祈善卷俱陈迹”,提到伊尹、姜子牙、善卷等古代圣贤,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积淀。这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最后一句“各向秋云占一峰”,则将视角转向天空,通过秋云与山峰的对比,表达了万物各有其位、各得其所的和谐共生之态。这句话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了人生的哲理,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秋山陵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天下名洞天,有山必有水。
馀杭山水窟,神仙所栖止。
仙人乘云玉,玉蛟留潭底。
至今雷雨夕,蛟睡时惊起。
爪劈岩石裂,石罅滴乳髓。
涓涓泉流出,半垂白凤尾。
风来琴筑响,月照缨络侈。
曲折纳深池,彻底清且泚。
築亭当润冲,木石相表里。
翠壁涧含烟,层峰去天咫。
道人幻天奇,指顾狃未已。
忽驱蛟走斗,瞬息八百里。
怒风挟奔霆,草木为披靡。
儿童惊震掉,面若槁灰死。
达人本大观,谈笑自隐几。
须臾群动息,静坐穷物理。
水石本无心,相激一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