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运虚舟,四游靡定止。
常留一飞布,挂在晴空里。
自从鸿濛开,势逐长空起。
白日影丹霄,苍岚照江水。
周流千万祀,浩荡何时已。
大地运虚舟,四游靡定止。
常留一飞布,挂在晴空里。
自从鸿濛开,势逐长空起。
白日影丹霄,苍岚照江水。
周流千万祀,浩荡何时已。
这首诗描绘了飞布晴岚的壮丽景象,充满了自然界的生动与神秘。诗人以“大地运虚舟”开篇,巧妙地将大地比作承载着虚舟的广阔舞台,暗示了自然界的无边无际和变化莫测。接着,“四游靡定止”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万物运行的动态美,没有固定的终点,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不息。
“常留一飞布,挂在晴空里”一句,将“飞布”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幅挂在晴空中的美丽画卷,既展现了飞布的动态之美,又赋予了它永恒的存在感。这种将自然现象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自从鸿濛开,势逐长空起”通过追溯自然界的起源,表达了飞布自宇宙初开便与天空共存的悠久历史,体现了时间的深远和自然的伟大。而“白日影丹霄,苍岚照江水”则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阳光照耀下的天空与江水交相辉映的画面,色彩斑斓,生动鲜活。
“周流千万祀,浩荡何时已”最后两句,以时间的无限性和空间的广阔性收尾,表达了对自然永恒循环、浩瀚无垠的赞叹。这里的“周流千万祀”不仅指时间的长久,也暗含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生命力。整首诗通过对飞布晴岚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寂寞山居,喧轰市隐,头头总是玄关。
资明高士,须向定中参。
我把活人手段,杀人刀、慢慢教看。
君还悟,只今荐取,超脱不为难。
一言明说破,起初下手,先炼三三。
自玄宫起火,运入昆山。
把定则云横谷口,放行也、月落寒潭。
功因竟,大蟾成象,名姓列仙班。
向上工夫,乾宫立鼎,坤位安炉。
这火候幽微,元无作用,抽添进退,不费枝梧。
阴往阳来,云行雨施,主宰机缄总在渠。
心安定,那虚灵不昧,照破昏衢。
性宗悟了玄珠。
这命本、成全太极图。
向圈圈外,圆光迸出,存存存里,独见真如。
一气归根,六门三用,到此全凭德行扶。
混尘世,且藏锋锉锐,了事凡夫。
慧海深澄,德山高耸,主人不凡。
况*锐解纷,黜聪屏智,掀翻物我,不露机缄。
立志虚无,潜心混沌,帝象之先密意参。
玄玄处,老先生元性,一贯乎三。
曾和至士玄玄。
故默默昏昏契老聃。
矧灵地虚间,禅天湛寂,忘知忘识,无北无南。
收拾身心,圆融造化,覆载中间总作丹。
炉中就,看圆陀陀地,照耀松关。
若拙若愚,若慵若懒,若呆若痴。
只这底便是,造玄日用,果行得去,密应神机。
学解见知,声闻圆觉,增长根尘塞肚皮。
都无用,但死心塌地,寿与天齐。
金仙不在天西。
那碧眼胡儿不必题。
问性宗一着,从空自悟,命基上事,务实为基。
虚实相通,有无交入,混合形神圣立跻。
禅天净,看云藏山岳,月照松溪。
九转工夫,三元造化,百日立基。
便打扑精神,存决定志,掀翻妄幻,绝断狐疑。
剔起眉毛,放开心地,物物头头一笔挥。
行功处,便横拖斗柄,倒斡*玑。
为中会取无为。
个个有、中间有最奇。
到恍惚之间,窈冥之际,守之即妄,纵又成非。
不守不忘,不收不纵,勘这存存存底谁。
只恁麽,持六阳数足,抱个蟾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