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山中与么来,惭惺满面是尘埃。
未曾空却众生界,添得人间一祸胎。
正觉山中与么来,惭惺满面是尘埃。
未曾空却众生界,添得人间一祸胎。
这首诗《出山相赞》由宋代诗人释月涧所作,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出山修行者内心的反思与自省。
首句“正觉山中与么来”,描绘了修行者在山中修行的情景,暗示其内心追求正觉的过程。接着,“惭惺满面是尘埃”一句,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面对自身与外界的反省,认识到自己心灵上的尘垢和不足,流露出一种深深的自责与觉醒。
“未曾空却众生界”则强调了修行者的慈悲心怀,即使在个人修行的过程中,也始终不忘关注和帮助众生,体现了佛法中的大乘精神——普渡众生。最后一句“添得人间一祸胎”则以一种反问的语气,提醒人们修行的最终目的不应只是自我解脱,更应致力于消除世间苦难,避免成为社会的祸害。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中与山下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传达了佛教中关于修行、觉悟与社会责任的重要理念。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仅对修行者具有启示意义,也对普通读者提供了思考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视角。
一片灵机,三生慧业,竹炉烟袅微茫。
柳外残红数点,飞上禅床。
大好文章经济,多半寄、茶韵花香。
放衙早,避它热恼,乐此清凉。
江乡太湖飘渺,喜官还似佛,鬓为民苍。
更手植、夭桃万树,管领春光。
燕寝风恬昼静,蒲团坐、心孕清香。
听松下,沸泉细谱宫商。
昔闻生别离,不闻死别离。
无论生与死,我独身当之。
北风吹枯桑,日夜为我悲。
上视沧浪天,下无黄口儿。
人生不如死,父母泣相持。
黄鸟各东西,秋草亦参差。
予生何所为,予死何所辞?
白日有如此,我心当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