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公禄》
《寄公禄》全文
明 / 秦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海内新诗久不闻,东楼高卧思纷纷。

窗含竹色清如许,人比梅花瘦几分。

银烛翠壶歌白苧,画船春水载红裙。

昔年乐事俱陈迹,愁对孤灯更忆君。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秦旭所作,名为《寄公禄》。诗中描绘了诗人独坐东楼,思绪万千的情景。首句“海内新诗久不闻”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今文坛新作稀少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绪。接着“东楼高卧思纷纷”则点明了诗人的位置和心境,他独自在东楼沉思,思绪纷乱。

“窗含竹色清如许,人比梅花瘦几分”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竹色的清新和梅花的瘦骨嶙峋来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既表现了环境的静谧与雅致,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清高。竹与梅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象征意义,这里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银烛翠壶歌白苧,画船春水载红裙”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银烛映照下的翠壶中传来白苧的歌声,画船在春水之上载着红裙女子,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也反映了他对过去欢乐场景的怀念。

最后,“昔年乐事俱陈迹,愁对孤灯更忆君”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伤感。昔日的快乐已成过往,只能在孤灯下回忆,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作者介绍

秦旭
朝代:明

(1410—1494)常州府无锡人,字景旸,号修敬。究心学问,能诗。友人私谥贞靖。有《修敬集》。
猜你喜欢

赠王翚

此老胸中万卷书,溪山曳杖意何如?

天涯莫怪无知己,秋水接空千顷余。

(0)

题山谷集

一棹湘江去不还,杜陵高峻苦难攀。

曾侯老眼分明在,解道涪翁学义山。

(0)

马潜庵宪副以折柬讯予参禅下手工夫及天堂地狱所以生起之因欲得二诗应命赋之·其二天堂地狱诗

神明自圆固,犀利无与比。

皎洁自摇动,突然有念起。

起则号为妄,相继不可止。

如眼着手捏,大地如浮水。

空花落缤纷,红紫扫桃李。

谓无已见之,呼实岂正理。

其咎在伊何,不过此手耳。

手去眼自宁,乱境亦戢弭。

拙者但罪境,此境难除矣。

夜台与玉霄,空花堪比拟。

吾人一念放,不觉为物使。

才放便囿物,精华成糠秕。

弊絮逐棘途,百怒无一喜。

即此一放心,好眼忽加指。

本体既云变,境即生恶美。

金阙丽天门,琉璃浮凤尾。

洛神罗袜轻,五铢双鬟子。

玉虬驾仙飙,琼浆饮达士。

刘向列仙书,不独为我始。

重壤铸铁城,赤烧遍遐迩。

紫瞳蓝面翁,炉韛攻心肺。

陈平冠玉人,忽然成犬豕。

身既公刘虔,舌亦遭耘耔。

二境反掌间,酸甜不相似。

以为不实有,眼岂无红紫。

以为不实无,除指乃能已。

此中除指方,有虑即罪己。

内抱明白翁,步步皆能视。

如我曹溪言,知识从内扯。

正念名佛生,邪念名佛死。

一座安乐窝,年来皆颓圮。

为报高明人,相助以为理。

(0)

观瀑

白昼泉濛濛,乍看若烟雾。

风吹忽倒飞,半挂崖边树。

(0)

西峰下窥水帘洞作

玉井潜流为瀑布,诸峰喷薄如烟雨。

天风吹断水晶帘,似见投壶诸玉嫭。

河汉纵横难为梁,欲度不度愁参商。

石髓金精不我与,银台玉室徒相望。

山鬼幽篁悲昼晦,美人其雨怨朝阳,行歌散发且徜徉。

(0)

日重光

日重光,奈何鸡方鸣。

日重光,昨日之日,固当舍我而行。

日重光,懔乎若渊上之春冰。

日重光,过中则昃西倾。日重光,年在壮盛难恒。

日重光,譬如大将,背水阵兵。

日重光,照是下土下氓。日重光,追膻逐臭如蝇。

日重光,唯有达者成名。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