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舟策杖陟高棱,石道迂回卧古藤。
仰望浮屠高十丈,楞伽古刹何宏敞。
如蚁游人塞道来,危级肩摩不容上。
逍遥容与度云关,绝顶巍峨耸黛鬟。
极目五湖千里白,浪中历历见青山。
垂丝画舫堤边飏,破浪弋船湖上放。
怅惆长风未得乘,苍茫烟水空遥望。
斜阳返照彻山隅,万顷烟波入画图。
安得范蠡逢泽畔,扁舟欸乃共归湖。
舍舟策杖陟高棱,石道迂回卧古藤。
仰望浮屠高十丈,楞伽古刹何宏敞。
如蚁游人塞道来,危级肩摩不容上。
逍遥容与度云关,绝顶巍峨耸黛鬟。
极目五湖千里白,浪中历历见青山。
垂丝画舫堤边飏,破浪弋船湖上放。
怅惆长风未得乘,苍茫烟水空遥望。
斜阳返照彻山隅,万顷烟波入画图。
安得范蠡逢泽畔,扁舟欸乃共归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上方山,远眺太湖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宁静之美。
首先,诗人舍舟步行,沿着蜿蜒曲折的石径攀登,途中古藤缠绕,石道迂回,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抬头仰望,只见高耸的佛塔矗立于山顶,古刹宏敞,气势非凡。这一景象既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也映衬出上方山的雄伟。
随后,诗人描述了游人如蚁,挤满山路,攀登至山顶的过程。尽管路途艰难,但诗人以“逍遥容与”之态,从容不迫地穿越云雾,最终到达山顶。站在绝顶之上,诗人极目远眺,只见五湖千里,白茫茫一片,湖面上点点青山历历在目,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
诗中还描绘了湖边的景致,垂柳轻拂,画舫飘扬,湖面船只穿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渴望能乘风破浪,与自然融为一体。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山峦,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遇见范蠡,一同泛舟湖上的美好愿望,寄寓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上方山与太湖的壮美风光,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