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倾西北漫仓皇,地缺东南孰主张。
俯视中原三万里,不妨抱膝过重阳。
天倾西北漫仓皇,地缺东南孰主张。
俯视中原三万里,不妨抱膝过重阳。
这首诗名为《重九(其二)》,作者是清朝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诗中描绘了天地之间的奇特景象,"天倾西北漫仓皇,地缺东南孰主张",形象地展现了天空仿佛向西北倾斜,大地在东南方向似乎失去了支撑,这种夸张的手法寓言性地反映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感受。诗人身处这样的乱世,却以超脱的态度表达,"俯视中原三万里,不妨抱膝过重阳",他选择高瞻远瞩,即使面对广阔的中原大地,也决定静观其变,安然度过重阳佳节,流露出一种豁达和坚韧的人生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内敛,体现了郑孝胥独特的诗风。
钿犊朱扉外,宝鸭画堂中。
重逢把酒飞盖,倍觉旅愁空。
人有庾徐潘陆,坐有楼台丝竹,那减晋人风。
慎莫赋怅怅,亟为拉红红。吾醉矣,拓金戟,倚长弓。
不改狂奴故态,耳语有群公。
官是金闺贵客,身是画溪愁客,客自不相同。
起觅铁绰板,高唱大江东。
战马千群,戍旗一片,江东月又刚圆。
凝妆艳粉,何异太平年。
楼上冰帘绛蜡,参差弄、凤管鹍弦。
楼儿下,金蛾玉茧,风景倍嫣然。碧天。
何限事,一生能得,几度灯前。
况春城不禁,拾翠寻钿。
忍负衫红钗紫,生生博、园画淩烟。
归来晚,阑珊夜火,人立小门边。
蝶魂欲栩,莺哢犹含。
尚是浅春候,未容红紫十分酣。
却喜君家,玉娥笑倚两三三。
判携侧帽,径乘短屐,来过街南。
满院横斜,一池清浅,正压雕檐。
尽消受、一生花癖,半世吟馋。
祇惜溪干,画桡斜阁面烟岚。
花知欲别,暗弹粉泪,故泥征衫。
十载画楼烟月,凝想归何处。黄絁新作瑶妃侣。
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无一语。
掩纱窗、低笼雁柱,将情诉。妆楼一所,红粉墙围住。
歌声偏透红墙去。想他墙内,新愁万缕。伊知否。
隔墙一般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