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关山恨渺茫,尺书能慰九回肠。
剑南亲旧知安健,陜右兵民亦奋扬。
契阔十年悲故国,飘零百指滞殊乡。
何由结伴春风暖,也向襄阳下洛阳。
云水关山恨渺茫,尺书能慰九回肠。
剑南亲旧知安健,陜右兵民亦奋扬。
契阔十年悲故国,飘零百指滞殊乡。
何由结伴春风暖,也向襄阳下洛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鼎所作的《得蜀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与关切之情。首句“云水关山恨渺茫”描绘了诗人面对遥远的距离和重重障碍时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接着,“尺书能慰九回肠”一句,巧妙地将书信比喻为慰藉心灵的尺量,表达了通过书信传递的温暖与安慰。
“剑南亲旧知安健,陕右兵民亦奋扬”两句,诗人关心的是四川(剑南)的亲人和朋友是否平安健康,以及陕西(陕右)的士兵和平民是否斗志昂扬。这种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契阔十年悲故国,飘零百指滞殊乡”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十年的离别,让诗人对故乡充满了悲情,而自己却漂泊在外,滞留异乡,无法归去。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何由结伴春风暖,也向襄阳下洛阳”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共度春日的美好时光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在温暖的春风中,与家人一同前往襄阳和洛阳,享受相聚的喜悦。这不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超越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更有对回归故土的强烈渴望。赵鼎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宋代文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遥望抱犊山,下有豹子谷。
昔为隐者居,今聚绿林族。
山中豪客多,虎头飞食肉。
无地安渔樵,何处筹耕牧!
嗟乎平地间,长蛇常起陆。
况夫荒荒山,能无丛莽伏!
连绵有峰峦,迢递似平麓。
远视目力穷,近无镜光缩。
路与峄县通,轨辙分横幅。
北向滕、薛都,风轮去何速!
独居困穷愁,寒冬逼岁暮。
心绪郁不纾,无处展幽步。
天末怀友朋,又闻故人故。
寥寥知己间,晨星随薤露。
空林野鸟啼,回车哭歧路。
日作伤心人,出门倦会晤。
李生我石交,忽焉通尺素。
言在垂死中,欲待巨卿顾。
肝肠寸寸摧,手足忙无措。
故旧难复得,新交多舛互!
向秀山阳心,处仲黄垆慕。
日暗雪霏霏,哀情谁与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