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山容总濯如,日长几暇试临诸。
林泉知我曾愁否,邈尔忽经两月馀。
雨后山容总濯如,日长几暇试临诸。
林泉知我曾愁否,邈尔忽经两月馀。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景的清新与宁静,以及诗人在此情境下的感受。首句“雨后山容总濯如”,以“濯”字生动地展现了雨水洗净山色后的纯净与鲜明,仿佛山峦在雨后焕然一新,呈现出一种洗尽铅华的自然之美。次句“日长几暇试临诸”,则通过描述时间的悠长与闲适,暗示了诗人在此时此刻的从容与自在,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体验周围的景色。
接着,“林泉知我曾愁否”,这一句将自然界的林泉拟人化,似乎它们在静静地询问诗人是否曾经有过忧愁。这种拟人的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相互理解的关系。最后,“邈尔忽经两月馀”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诗人感慨在这段时间里,自己仿佛与世隔绝,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之中,忘记了外界的纷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山景的细腻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哲学思考。
造物巧能赋,新腊报花期。
江梅清瘦、只是洁白逞芳姿。
我欲超群绝类,故学仙家繁杏,农艳映横枝。
朱粉腻香脸,酒晕著冰肌。
玉堂里,山驿畔,最希奇。
谁将绛蜡笼玉,香雪染胭脂。
好向歌台〔舞〕榭,斗取红妆娇面,偎依韵偏宜。
羌管莫吹动,风月正相知。
一棹横江,问讯盟鸥,太守谓谁。
道皇华使者,光风洒落。
元宵三五,乐与民俱。
宝榼金鞯,玉梅钗燕,斗鸭阑干花影嬉。
人迎笑,似玉京春浅,长是灯时。
风流不减人知。
算岳牧词人谁似之。
把南楼风月,渚宫丘壑,竹西歌舞,行乐濡须。
万斛金莲,满城开遍,朵朵留迎学士归。
明年宴,看柑传天上,月在云西。
晚日浴鲸海,璧月挂鳌峰。
不知今夕何夕,灯火万家同。
楼外芙渠开遍,人在琉璃影里,语笑隔帘重。
对景且行乐,一醉任东风。
黄堂宴,春酒绿,艳妆红。
文章太守,和气都在笑谈中。
正此觥筹交错,只恐笙歌未散,温诏促追锋。
来岁传柑处,侍宴自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