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中洲久,天地一日还。
寄书来别我,中有反本言。
两度过汝水,芳洲空云烟。
孤云随去住,游子念盘餐。
近予结耦耕,梅花川上田。
相逢匡山僧,得知公寒暄。
画兰已无地,题诗独纪年。
先贤宿所归,会当至公前。
结庐中洲久,天地一日还。
寄书来别我,中有反本言。
两度过汝水,芳洲空云烟。
孤云随去住,游子念盘餐。
近予结耦耕,梅花川上田。
相逢匡山僧,得知公寒暄。
画兰已无地,题诗独纪年。
先贤宿所归,会当至公前。
这首清代朱议雱的《逢僧云邱知竹意主人结茅白鹿洞侧因寄讯》描绘了诗人久居中洲,与世隔绝的生活。他收到朋友寄来的书信,信中包含了回归本源的深意。诗人回忆起曾两次渡过汝水,那芳洲上如今只剩云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日常生活的牵挂。
诗人提到自己在梅花川畔与人结伴耕作,生活简朴而宁静。在与僧人匡山相遇时,得知友人境况尚可,但感叹画兰之地已无,只能独自题诗记录时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先贤足迹的向往,期待有朝一日能亲自到友人身边,共享彼此的心声。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传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精神归宿的追求。
前村昨夜,先报春消息。
庾岭一枝开,见行人、频频顾惜。
东君布巧,妆蕊似裁□,疏竹外,小溪边,雪里藏春色。
朔风吹绽,不假和风拆。
根暖独亨嘉,向百花、头先占得。
高楼羌笛,且劝莫凄然,协帝梦,起商岩,须尽调羹力。
危栏独倚,往事思量遍。
回首掩朱扉,敛云鬓、闲拈针线。
轻罗碎翦,缝个小梅花,灯闪闪,夜沈沈,玉指轻轻拈。
寒苞素艳,浑似枝头见。
半拆与初开,谁赢得、江南手段。
玉冠斜插,惟恨欠清香,风动处,月明时,不怕吹羌管。
郊居牢落,一水流清浅。
忆得去年冬,数枝梅、低临水畔。
今朝重见,把酒祝东风,和雪看。
整凝眸,宛若江南岸。
浮生瞥尔,劝汝休嗟叹。
不觉失芳心,柳腰□、纤纤仍换。
一朝光景,休恁作浑闲,春不远。
且追游,又办寻芳宴。
菊花新过,秋蕊香犹媚。
三八燕山亭,贺圣朝、申生明世。
肃霜天晓,正快活年时,庆新寿,万年欢,人醉蓬莱里。
红衫儿歌,水调夸多丽。
仰祝寿星明,指黄河、清年可拟。
欢同鱼水,永遇乐倾杯,风流子、洞仙歌,曲唱千秋岁。
填河鹊喜,巧夕来时候。
深院瑞烟浓,隐隐听、梨园清奏。
兰车玉佩,飞下蕊宫仙,春鬓绿,醉颜红,不减年时旧。
金杯争劝,尽是闺房秀。
试问寿何如,与天孙、相为长久。
看看子舍,添个捧觞人,从此去,尽欢娱,庆事年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