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书闵雨,乃见先王制。
有意在黎民,山川无不祭。
今者望云霓,青天绝纤翳。
为坛割舒雁,盘血陈水汭。
于时颇精虔,奠爵必亲涚。
向夕有微阴,扫然还复霁。
吾闻先儒言,阳骄不能闭。
此时系穹旻,己力安所诣。
宣王云汉诗,曾不鉴上帝。
恨无奡荡舟,空自思跃蜧。
春秋书闵雨,乃见先王制。
有意在黎民,山川无不祭。
今者望云霓,青天绝纤翳。
为坛割舒雁,盘血陈水汭。
于时颇精虔,奠爵必亲涚。
向夕有微阴,扫然还复霁。
吾闻先儒言,阳骄不能闭。
此时系穹旻,己力安所诣。
宣王云汉诗,曾不鉴上帝。
恨无奡荡舟,空自思跃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亢阳和欲行舟者》,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春秋季节目睹降雨缓解旱情,从而引发对古代先王治国之道的思考。诗中提到先王以百姓福祉为重,祭祀山川以求雨,反映出其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观察到天空放晴,决定举行仪式祈雨,并亲自参与,显示出虔诚的态度。他引用先儒之言,指出阳气过盛时雨水仍能降临,暗示人力虽有限,但顺应天道仍能有所作为。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借用了周宣王《云汉》的典故,批评宣王未能从上天的启示中领悟到治理国家的道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像奡那样有力气荡舟,只能空想跃入水中以表达内心的渴望。整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祈雨之事,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